“那王爺覺得下官該怎麼做?”

“哼!還能怎麼做,給魏公公認錯啊,本王再替你求求情,讓這事兒就這麼過去。”

就這麼的,劉鐸被朱由檢逼著,給魏忠賢謝了一封言辭懇切的認錯信。看著自己寫出的信件,劉鐸嘆息一聲。

“這封信件一送出去,下官的一身清譽就毀於一旦了啊。”

“行了,別感慨了,想想東陽公。來給本王磨墨,本王給你求求情。”

“哈哈,王爺還是自己磨墨吧,下官要去打理一番,現在這樣太有辱斯文了。”

看著朱由檢目瞪口呆的表情,劉鐸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離開府衙的時候,劉鐸對著朱由檢深深一躬,一切盡在不言中。

回去的路上,徐應元好奇的問

“王爺,你給這劉大人說了些什麼啊,怎麼這劉大人感覺變化這麼大呢?”

朱由檢想到他今早的表情,沒好氣的說

“本王是來說死他的,沒想到他又不想死了。”

徐應元訕笑的湊過來,討好的說

“王爺,奴婢錯了,奴婢不該亂想,王爺你就給奴婢說說吧。”

朱由檢一把推開他的老臉。

“本王還就不告訴你,讓你一天就知道亂想,還想聽八卦,沒門兒。”

就在徐應元一路哀求和朱由檢不耐煩的拒絕中,一行人回到了別院。

最後朱由檢還是滿足了徐應元的八卦之心,當聽到朱由檢是勸說劉鐸脫離東林黨,給魏忠賢認錯時,徐應元頓時驚為天人,東林黨的固執他可是聽說過的,沒想到居然讓自家王爺說成了,看著手裡劉鐸言辭懇切的認錯信,徐應元對自家王爺那張嘴,那可真是高山仰止。

認錯信和求情書當天就送了出去,劉鐸的命運也就此改變了。至於朱由檢的求情書怎麼寫的,那語氣還是相當強硬的,大概意思就是‘給本王個面子,劉鐸既然已經認錯,那就這麼算了,這人本王保了,給本王識趣點,別再來找麻煩。’

不提魏公公收到信時的表情,朱由檢在揚州停留了五日,每日都在劉鐸的陪同下,瞭解揚州城的真實情況。

看看那些官宦士紳多達幾百人的作坊,大批的材料貨物從中進出。

看看那些官宦士紳的船,偶爾還有一些掛著王府勳貴旗子的船,如何透過一面旗子,就大搖大擺的透過揚州鈔關,無人敢查。

看看無數的掛著各色旗子的運糧船,從湖廣順流而下,轉入運河去往蘇杭。

看看郊外那些官宦士紳成片的桑林,無數的奴僕在其中勞作。

這些繁華的景象,雖發生在大明的土地上,卻與大明無關,朝廷從中收不到一文錢。

只能從那些貧瘠的土地中,從那些辛苦勞作的平民中,去抽取那些賦稅。

當南京那邊的訊息傳來,朱由檢就懷著複雜的心情,逆江而上,前往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