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遺禍(第2/2頁)
章節報錯
“是啊!皇兄要對閹黨動手了,不過皇兄卻是要本王來完成這最後一擊。督師,你說本王除掉閹黨之後,又該用什麼人呢。溫侍郎說繼續用閹黨,只懲首惡,建立完善的制度,來限制朝中大臣。但想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談何容易啊。”
“溫體仁嗎?他說的很有道理,完善的制度確實是保障天下安定的利器。不過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來執行,所以只用閹黨不行。
王爺,您和聖上一樣,都有不世之材,但人心複雜,絕不能自信能掌控所有人,閹黨的失控就是前車之鑑。”
朱由檢鄭重的點頭
“謝督師指點,本王明白了!”
房內安靜了許久,朱由檢才再次開口。
“督師,你對世宗以來,一直紛亂的朝堂怎麼看?世宗以來,短短百年,從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權臣,到近年來的東林黨,這些人或忠或奸,但無一例外都對皇權造成了極大的損害。而世宗之前,雖也有權臣,卻無一人像這些人那樣,對皇權造成這麼大損害。”
孫承宗沒想到朱由檢問出了這麼個問題,沉默了良久,才低聲說
“這些都是‘大禮儀’之爭的遺禍啊!
世宗為了從楊廷和手上收回權威,掀起了‘大禮儀’之爭,看似大獲全勝,掌控了朝堂,其實遺禍深遠。
世宗本意雖是追諡睿宗,對抗楊廷和,但到了下面,卻被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了。
世宗之前,朝廷自有法度,講究外儒內法,用的是先聖荀子的思想,溫體仁說的建立制度,其實就是先聖荀子的思想。
那時候朝中大臣都是以禮治國,以法治國,再是權臣,也會遵守禮儀法度,所以對歷代先皇的權威並沒有什麼損害。
但‘大禮儀’之後,朝廷禮儀法度幾乎蕩然無存。特別是先聖荀子被移出先聖廟之後,王陽明的心學大行其道,朝中大臣幾乎都是以心治國。
相較於先聖荀子的思想,王陽明的心學無異於更符合那些大臣的利益。
心學的對錯先不說,但裡面有極其可怕的一個觀點,心本論。這個觀點,是讓人人都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事,無關善惡對錯,只要心中認為是對的,那就是對的。
這個觀點極其可怕,更有甚者,更是將這一觀點歪曲成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為己’不是先聖口中的‘修行自己’,而是‘為一己之私’。
被心學影響的大臣,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喜惡去處理朝政,提拔任用官員,肆無忌憚,視朝廷法度於無物,法度只是成為了他們打擊異己的工具。
為了爭奪更多的利益,他們拉幫結派,肆意操縱朝政,頒佈利於他們的法令,而為了維護這些利益,又大肆黨同伐異,剷除異己,黨爭不斷。
這一切,均源於‘大禮儀’之爭,心學興起,先聖荀子被移出先聖廟之時,禍根就已經埋下了。”
朱由檢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問出了心中另一個疑惑。
“東林黨不是一直打壓心學的嗎,那為何還會損害皇權?”
孫承宗自嘲的笑了笑說
“王爺,東林黨之前雖然一直打壓心學,但那不過是為了黨爭,歪曲之後的心學,為一己之私這一點,誰又逃得過呢。
老夫這些年也看明白了,雖然東林黨中有著楊漣等品行高潔之人,但絕大多數都不過是沽名釣譽之徒,後面加入的更是一些投機之人,逃不過為己謀利這一點的,東林黨那一層理學的外衣下,不過是另一套心學而已。
楊漣等人一死,這層理學的外衣都沒了,東林黨所剩的不過是一群投機自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