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國內股市執牛耳者(第1/3頁)
章節報錯
到了1月20日這天,不管是南易個人還是南氏對wti石油期貨的操作都告一段落,但南氏人並沒有閒著,池田刈京先飛去了迪拜的池田研修生派遣分會社,關心了一下中東地區的業務,之後又飛去了沙特面見科威特王室,先在那裡掛個號,留下點好印象。
戰爭一結束,科威特就要重建,蓋煉油廠,蓋大廈這些池田會社都不惦記,唯一惦記的就是勞務輸出。
飛完沙特,池田刈京又飛去了東南亞,去了幾個負責招人的點安排工作。
隨著華科經貿的崛起,國家行為的勞務輸出越來越興盛,按照曹派用工理論分析,池田研修生派遣給予輸出勞工的待遇過於豐厚,不利於同行業夥伴的良性發展,因此,池田在華囯的業務線已經開始收縮,視實際情況而決定退出華囯的時間表。
這對池田刈京而是一個好訊息,意味著池田研修生派遣褪去了虛偽的扶持性質光環,可以把壓制在黑暗深處的盈利慾望徹底展露出來。
之前已經試驗了迪拜派遣模式——技術型勞工視技術水平三七分或四六分,普通勞工六^四分,身份有問題,池田花了不小代價解決身份的八二分、七三分;現在池田刈京要把迪拜模式在池田研修生派遣全面鋪開,對業務模式進行微調,同時也更換一批競爭對手。
今後池田研修生派遣的競爭對手應該是那些幫人偷渡並變成黑戶,進而先當一段時間超廉價勞動力的蛇頭,只不過池田可以大大方方地開啟門做生意,那些蛇頭並不行。
在池田研修生派遣旗下還會成立一家五彩斑斕黑研修生管理株式會社,它的定位是給池田研修生派遣提供研修生的管理服務,內部代號“推奴”。
會社還會建立兩支推奴手小隊,一支叫“依法辦事”,由律師組成,負責從法律途徑解決和輸出勞工之間的糾紛;一支叫“強制執行”,負責找回沒履行完合同就搞失蹤的勞工,向他們進行契約精神的普及教育。
一月底,池田研修生派遣在阿聯酋拿到一個1500名勞工派遣的大單,招工工作就在東南亞多個地區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吳志浩,池田研修生派遣比較早的輸出勞工一員,因為之前被派遣的時候,他和一幫東南亞人一起,平時接觸多了,自覺不自覺的就學會了一點東南亞的語,但是非常雜,各種國家的語交織在一起,要說當個翻譯肯定不夠格,可要和東南亞人溝通完全沒問題。
就因為他的語特長,他從派遣勞工變成了會社的正式職員,被派遣到東南亞負責招工工作。
馬圭省。
吳志浩正在和一個來應徵人員進行溝通。
“貌向林,你識字嗎?”
“能看懂一點。”
一聽貌向林識字,吳志浩就拿起兩張紙遞給貌向林,“你應徵的是戶外高空作業,這兩張紙上面,其中一張是薪資說明,上面有註明崗位的報酬、我們會社的手續費,你要繳納的稅費等等,最下面一行的紅色粗字是每個月能拿到手的薪水;
另外一張上面是賠償標準,針對死亡、重傷、輕傷都有不同的賠付標準,如果你要入職,需要指定一名受益人,萬一你出現意外,我們會社會把賠償款交到你指定受益人的手裡。”
貌向林接過兩張紙,先看薪資說明,一開始皺眉,扣費的條目真是不少,這裡扣一點,那裡扣一點,還有手續費真是高的離譜,可等他看到最下面一行,他糾在一塊的眉頭又展開了,他對能拿到手的數字很滿意。
最終數字和扣費一聯絡起來,他不免嘀咕,“直接告訴我一個月能拿多少錢就行了,扣費幹嘛要列出來,破壞心情。”
看過薪資說明,貌向林又看了看賠償標準,他表示很滿意,沒想到自己的命還挺值錢,把兩張紙一攏,他就對吳志浩說道:“先生,我想入職。”
“貌向林,你要考慮清楚,戶外高空作業的危險性很高,特別是在阿聯酋,危險性就更高,夏天白天的溫度會超過40攝氏度,在高空太陽直曬容易中暑,甚至是得熱射病。”
“先生,我考慮清楚了,我要入職。”貌向林肯定的說道。
“ok,那你再看看合同範本。”吳志浩應了一聲,把一份合同範本遞給貌向林,“你可以帶回去找一個更有文化的人看看,看完之後,如果你依然堅持要入職,明天或者後天,請攜帶能證明你身份的證件還有保人過來簽訂合同。”
“什麼人能做保人?”貌向林問道。
“有一定名望或者有一定資產的人,保人也是見證人,他也需要在合同上簽字。”
貌向林面露難色,“沒有保人不能籤合同?”
“可以籤,但你入職以後連續半年只能拿到一半薪水,三個月的薪水將會做為保證金在你合同到期之後才會發放。”吳志浩說著,又遞給貌向林一份合同,“這是沒保人的合同範本,你也帶一份回去。”
“好的,先生,我帶回去請人看看。”
“ok,next。”
南易依然秉承不坑自己人的原則,哪怕是對輸出勞工也是一樣,人頭費賺在明處,該是多少就是多少,籤合同之前該交代的都會交代清楚,籤不籤由個人決定,不引誘、不強迫,簽了合同就按合同辦事,誰把他當傻子,推奴手小隊會教做人。
別看池田研修生派遣的分成扣得狠,可實際上,在對外洽談的時候,本來就是以高於行業正常水準的報酬價格籤回來的合同,對池田研修生派遣的客戶來說,雖然要付出的錢更多,但是勝在省心,只需要給錢,其他的瑣事都由池田研修生派遣負責,可以說池田賺的就是瑣碎的“服務費”。
招人要花錢,要付出人力,出國手續、機票、派遣、結算、糾紛、工傷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支出成本,拉下平均營收的六成都要消耗掉,最終能留在手裡的利潤率其實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