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闆,你想去哪個食堂?”王豐泰問道。

“哪個食堂投訴最多?”

“第七食堂。”

“那就去那裡,把我送到那裡你就可以下班了,有什麼事我們明天上班時間再談,另外,六點二十分,讓鄭曼麗秘書在食堂門口等我。”

“好的。”

到了第七食堂門口,王豐泰給了南易四張來賓證,這是專門給來考察的客戶準備的身份憑證,胸口掛著這個證,除了宿舍區,在廠區內都可以暢通無阻,也可以憑藉來賓證在廠區內任意一個食堂就餐。

下車,幫南無為戴好來賓證,南易幾人就走進了第七食堂。

正是工人開飯的時間節點,長120米,寬35米,共計4千多平方,就餐區域3400平方的食堂裡,一共排著64條隊伍,沒有隔離視窗,飯菜都放在長條桌上。

一個食堂配一個炊事班,人數不固定,按照一個人負責600人的飯菜來分配,第七食堂的炊事班就有7個正式工作人員[廚子],其他的幫廚會在附近的村子裡找。

炊事班和幫廚並不固定在一個食堂工作,而是採取流轉制,隨機搭配、隨機調配,在廠區的食堂流轉作業。

流轉制執行起來雖然有不少的弊端,但卻有一個很突出的優點,可以讓工人們定期更換一下口味,不至於吃食堂吃到想吐。

大鍋飯為了烹飪方便和控制成本,不可能每天都換新鮮菜色,總有好幾個菜在時令季節經常能吃到,比如現在的冬瓜和豆角,南易已經看到好幾個工人見到菜盆裡的這兩個菜蹙眉。

“無為,看到那些皺眉的人沒有?”

“看到了。”

“那些皺眉的是老員工,這裡的飯菜已經吃的有點膩了,隊伍裡那些迫不及待往前張望的是新員工,她們對這裡的飯菜還保持著新鮮。”

南無為踮著腳想看工人手裡的菜盆,“喔,爸爸,我看不見菜盆裡的菜,都有什麼吃的啊?”

“白沙油鴨、辣椒炒肉、紅燒冬瓜、清炒豆角,還有一塊西瓜。”

一葷、一半葷、兩素加上兩個清湯,紫菜蝦米湯、西紅柿蛋湯,四菜兩湯配水果,這是燕尾蝶服裝廠食堂的標配,規制固定,湯幾乎不換花樣,菜色、水果常年換,不過換來換去都在粵菜和福南菜之間騰挪。

沒有辦法,廠裡的工人幾乎六成是福南人。

一開始工廠規模還不大的時候,還能東招一點,西招一點,儘量避免工廠裡出現老鄉小團體,可隨著規模擴大,招人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只能和內陸的縣城勞動局進行合作,請他們負責組織往這邊送工人,互利互惠。

這種模式,也是粵省現在招工的主要模式,特別是深甽,個人名義想進入特區還是比較難的,進入難,想站住腳就更難。

“沒有了?”

“還有單打菜蛇羹。”

工人伙食費一天扣一塊錢,菜量固定,主食敞開吃,這是福利餐,因為以人為本,不管是肉類還是蔬菜都是採購優質品,而不是挑些下腳料,所以每個月工廠還要給每個工人貼補1525元不等。

除了福利餐,食堂不定時的會提供單打菜,限量供應、價格不菲。

“我要吃。”

“看運氣,等輪到我們不一定還有。”

來賓證在食堂並沒有插隊的特權,想搞微服私訪、暗中調查這一套那就乖乖的守規矩,不然就去廠區招待客戶的會賓樓,那裡所有工作人員都圍著來賓轉,可以充分的享受特權。

等了六七分鐘,終於輪到南易幾人打菜,端著托盤式飯盆上前,把飯盆往前一遞,說一句“四兩”,打菜工麻溜的打好菜,又鏟了兩方塊飯到菜盆裡,把飯盆遞迴給南易的同時,還瞄了一下他胸口來賓證的編號。

蛇羹已經沒了,南易接過托盤,捧著站到邊上,等著南無為也打好飯菜,就帶著他找了一個角落裡的空位坐下。

看著南無為嘗過飯菜後,南易就問他好不好吃。

“爸爸,沒有你做的好,但比媽媽做的好吃,媽媽做菜一直很難吃,還不許別人說。”

“你媽知道她自己做的難吃,也知道我們知道她做的難吃,但她還是要說自己做的好吃,誰敢說她做的難吃她就會削誰,法律和道德要求我們說實話,但是獨裁分子劉貞不會允許我們說她的壞實話,為了避免打擊報復,你還是忍著。”

“可是為什麼呢?”

“你媽媽給自己營造了一個好媽媽的形象,架在天上下不來了,一個好媽媽肯定得有好廚藝,可惜她沒有。你媽本沒有廚藝,只要誇的多了,自然就有了好廚藝。”

“大人的世界好複雜,爸爸,吃完飯我們做什麼?”

南易咬了一口冬瓜,說道:“先去房間換身衣服,然後帶你去溜冰。”

“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