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颶風來襲(第1/4頁)
章節報錯
晚飯過後。
南易和蘇菲·馬索兩人坐在孔雀湖邊納涼看電視,校花又煞風景的拿著電話出現在南易的身後。
“夫人電話。”
南易接過電話,走開一段距離。
“斯嘉麗,情況如何?”
“亞當,不是很樂觀,cci[美國國際棉花協會]會議上得出的結論,今年的棉花出口價以74美分/磅為基準,上下的波動不會太大。”
南易嘆了口氣說道:“74美分,價格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德克薩斯州和堪薩斯州的棉田從明年開始三段式輪耕吧,這個價格已經跌破我們的心理線,未來幾年,估計還要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華府的補貼可不夠填補我們的損失。”
損失倒不是真的損失,只是跌破心理線就意味著斯嘉麗糧食集團開始賺辛苦錢。
“我也是這麼想的,今年的棉花還賣不賣?”
“賣,當然要賣,配合ncc[美國國家棉花總會,cci是其下屬機構]的工作對我們沒壞處,少賺點就少賺點。”
“亞當,棉花可以長期儲存而且成本也並不高,我們要不要做點棉花儲備?”
“儲備當然要,不過不是為了投機,而是出於低價儲備生產資料的考慮,我們再儲備也不能和大國的國家儲備相比較,74美分對我們來說價格很低,可多華囯和印度來說,這個價格已經不低了。
去年華囯的棉花減產,華囯國內的棉花供不應求,今年的棉花收購戰略會進行調整……”
斯嘉麗打斷南易的話說道:“亞當,你覺得會怎麼調整,難道會打破統購統銷,收購棉花不再是……啊,供銷社獨家的買賣?”
“呵,斯嘉麗,關於農業部分,以後請認真點,每年花那麼多錢從全球各地往紐約運送報紙,你不能只看你有興趣看的。”
“哈,我記住了,你繼續。”
“那我給你完整的說一下,華囯為了調動棉農交售產品的積極性,從1961年新棉上市起,棉農交售產品後,國家按一定標準獎給棉農化肥、原糧指標和布票。
79年,華囯對棉花實行基數收購、超收獎勵的辦法,基數一定三年不變,基數內按國家牌價收購,基數外在牌價基礎上加價30%。
79至83年,境內超基數收購5716.5噸,佔同期收購量的53.8%;1984年,改為比例價收購,實行‘正四六’比例,即40%按國家牌價加價30%收購,60%按國家牌價收購。
1985年,棉花收購取消統購制度,實行合同定購,凡合同定購的棉花,仍按規定比例加價,獎售化肥;完成定購數後,允許農民上市銷售,也可以多渠道流通,價格隨行就市,國家超購不加價,不獎售化肥。
去年,由於棉花減產、供不應求,華囯棉花收購工作會議規定——1988年度的棉花收購,仍由供銷社經營,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插手收購、販賣棉花。
並規定,棉花生產、供銷實行統一計劃、統一價格;棉花的收購、供應、調撥、庫存,全部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
在收購價格上,改為‘倒七三’比例,即30%按國家牌價收購,70%在國家牌價基礎上加價30%收購。
儘管這次的收購加價幅度比較大,可每50公斤的輥棉價格應該不會高於177元,也就是每磅的價格不會超過43美分,這是按照官方匯率算出來的價格,如果把匯率的水份抽乾,華囯收購棉花的成本會更低。
印度這邊就更別說了,棉花的出口熱情,完全可以用調節補貼來調整,衣服不是糧食,一頓不吃都不行,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你別想著操控國際棉價,除非你什麼時候能既當選手又當裁判。”
“亞當,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不可能所有好事都被我們給佔據。玩遊戲,公平是第一要素,可以在遊戲過程中透過作弊給自己製造一點優勢,但不能制定極度不公平的規則,這是不被允許的,也容易引起眾怒。”
“所以,關於棉花暫時不用過多考慮金融上的操作,只要把目光放在生產供求即可,還有,如果你不想看報紙,也應該看一下農業小組的報告。”
“ok,就說到這裡,我要出發去接阿德勒,洋基隊球場有比賽。”
“和哪支球隊?”
“同城德比。”
“喔,真可惜,居然不是紅襪隊。”
“啊哈,亞當,你就不用裝了,對棒球你一無所知。”
斯嘉麗說著,在電話那頭唱起chubby checker的《the twist》。
很久之後,有一次南易看脫口秀才在節目中得知chubby checker是今年超級碗的中場表演嘉賓,不然他還真不知道斯嘉麗唱歌到底是什麼梗,雖然他很清楚這首歌就是用來嘲笑他壓根不瞭解超級碗。
在刺耳的歌聲中,南易掛掉了電話,回到位子繼續看電視。
電視裡在播放的自然是電視劇,一部史詩作品《摩訶婆羅多》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印地語的版本,南易和蘇菲馬索就是看個熱鬧,真正享受其中的還是莊園的傭人們。
一個個席地而坐,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機螢幕,哪怕是下冰雹也阻擋不了他們看電視劇的熱情。
報紙上有刊登過文章,說是印度人把收看這部電視劇當過節一樣,焚香沐浴在電視機上等待電視劇開播,誇張一點的還會給電視機戴上只有“神”才能享用的花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