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規矩的人,到哪裡都會受到排斥。

“沒分紅……”

王瞐嘀咕了一句,略有點不滿。

“行了,阿祥,和警方搞好關係,以後要在街上拍片也方便一點,這部片子你當編劇、製片人,掛個導演的名字就行,你老豆這麼多徒弟,找個合適的過來賺筆外快不是很好麼?”

“我老豆的徒弟?”王瞐想了一下說道:“那就找峰仔,他比較適合拍這種片子。”

“峰仔?邊個?”

“杜騏峰,現在跟著我老豆,去年剛拍了《射鵰英雄傳》。”

杜騏峰,南易當然知道,可他回憶了一下杜騏峰拍的片子,後期的片子都不錯,部部經典,可南易還是覺得杜騏峰的風格並不適合拍《灣仔槍神》,要是拍黑幫片倒是可以找他。

“導演的事情也不用太急,等你劇本寫出來再說。你寫劇本的時候需要注意一點,要寫成一強一弱的雙主角,第一男主角就找那個林嘉樺演,第二男主角找繽繽影視的任華。”

“任華?誰啊,沒聽說過。”

“沒聽說過就沒聽說過咯,你只要知道他哥現在是sdu的督察、警界紅人就行了。”

“名字都沒聽說過,演技得唔得?”

“試試就知道咯,繽繽影視的日子聽說不好過,你和葉志洺聯絡一下,看看他肯不肯賣演員合約。”

南易對繽繽影視不感興趣,這家公司也就開業大戲《跳灰》算是一部好片子,這部片子對警察的寫實描述有別於之前的港片,被視為港產警匪片之首,三天之內創下突破100萬港幣票房之記錄,開了新浪潮電影的先河。

《跳灰》的本埠票房很高,但是並沒有讓葉志洺賺到什麼錢,就因為這部片的港味太純粹,東南亞、臺壪全不吃這一套,扣去龐大的廣告支出及院線的六成分賬,七除八扣所剩無幾。

繽繽影視想要賺錢,就非常依賴於外埠的票房。

《跳灰》的本埠票房不錯,這讓原先一直專注於服裝界,對電影只是玩票性質的葉志洺對電影頓時生出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就把自己的精力轉移到繽繽影視。

葉志洺是個聰明的生意人,他充分認識到《跳灰》的不足,於是就邀請外國明星籌備了新電影《狐幅》,想一舉開啟外埠的票房。

本來這是一個打破賣埠難關的機會,既有外國明星,在國際上的賣埠價就可以提高,在本埠也構成上佳的票房效果。

但是,構想未必就能和現實協調,向來就沒什麼理智可言,非常邪門的香塂電影市場,似乎對和西方合作的片子諸多挑剔,這種型別的片子在香塂並不吃香。

雖然《狐幅》的收入不錯,但卻趕不上龐大的製作費,很快外面就傳出繽繽資金週轉不靈,被滙豐收購了82%股份的謠言。

這個收購傳聞從《狐幅》下片,到繽繽去年放棄聯華院線為止,整整三年時間,一直就成了一個讓人頗為玩味的謎。

不過這個事情很快就被證實,要被收購的不是繽繽影視,而是繽繽時裝公司,也就是葉志洺的主業。

被收購傳聞困擾的葉志洺,為了維護繽繽在電影發展上的利益,就把繽繽影視獨立了出來。

由於內地改革開放,內地紡織業的崛起,衝擊到了香塂的紡織業,前兩年,香塂的服裝企業紛紛倒閉,投身紡織業的不是去內地另起爐灶,就是退出紡織業。

葉志洺也沒有獨善其身,繽繽時裝的日子並不好過,他把精力轉移到影視業,也有在紡織業已經混不下去,需要另闢蹊蹺的原因。

南易也不太清楚是什麼原因,葉志洺和嘉禾的關係很差,嘉禾院線根本不會上映繽繽影視的片子,而邵氏院線也對葉志洺不感冒,他只能把繽繽的片子送到麗聲院線去上映。

八十年代以前,香塂的主要院線就是嘉禾、邵氏、麗聲,而麗聲是其中最弱的,它的戲院位置和數量都不足,另一方面,院線的主事人並不太關心院線的生意,他開院線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地產生意。

正因為他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地產、炒金、股票等生意上,對戲院經營並不上心,時日一久,權力漸漸落在一些下屬的手裡,葉志洺看清麗聲院線這些弱點,以眾籌的手法開始在麗聲院線建立他發行電影的“大本營”。

從六十年代末開始,香塂的電影業就日漸繁榮,電影票房是一年比一年強。

自七十年代中旬開始,置身於電影業的人員越來越多,原來和影視業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的人也進入到圈內搶食。

電影這碗飯,看似好吃,其實要吃起來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