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讀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必須要早點,爵祿街有意思的地方可是很多,半天時間根本不夠。”
“好,我去叫下冬月。”南易說著,上二樓叫上戸雅美。
不一會,南易和上戸雅美就一起下樓。
“我們怎麼過去,你開車了嗎?”
“開了,只有一輛車。”
“那你在前面帶著,我們跟在你後面。”
“好。”
五輛車子在繁華的倫敦市區穿梭,在路上花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最後,車子在轉了一個大彎後,伍再盛的車子就緩緩停下,沒有再往裡面開。
南易一行的車輛也跟著停下,眾人一一下車。
南易四處打量了一下,沒看到一個紅色為底,灰色點綴的中式牌樓。
牌樓上面應該鑲嵌著一塊牌匾,從右到左依次寫著“倫敦華埠”四個大字,兩邊還有對聯,上聯“華堂肯購陶公業”,下聯“埠物康民敏寺鐘”。
想來,那個牌樓應該還沒到立起來的時間節點,而不是他記錯了地方。
因為邊上的那間餐館,南易的印象還很深刻。
伍再盛來到南易面前,說道:“阿豪,冬月小姐,裡面就是華埠了,車子開不進去,需要步行。”
“那我們就走著進去。”
伍再盛走在前面,一路上給南易兩人介紹華埠的情況,南易的眼睛也四處打量著。
爵祿街道路兩邊的店鋪裝飾風格充滿了中土氣息,相比較紐約的唐人街,這裡給人的感覺更厚重一點。
店鋪的招牌有純中文的,也有純英文的,更多的是中英文結合,有的中文為主,英文是輔助,有的英文為主,中文是點綴。
透過這些招牌上的文字,就可以大抵猜測出來店鋪的潛在客人是以什麼人為主。
春節剛過沒多久,新春的氣息還保留著,很多店鋪的幌子邊上還掛著成對的紅燈籠,有些店鋪的大門上還貼著對聯,字型龍飛鳳舞,看起來造詣頗深。
南易看了幾副對聯都是不同的字型,可看的出來,這應該是出自一個人的手筆,華埠這裡應該住著一位書法大家。
一路走來,南易發現華埠和其他唐人街也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店鋪裡最多的還是中餐館,一家挨著一家,連成片;偶爾中間會夾雜什麼雜貨鋪、理髮店、中藥店之類的。
“阿豪,這裡就是爵祿街,我們華人聚居的地方,有沒有一種親切感?”
南易輕輕點頭,感慨的說道:“還是這裡的感覺舒服點。”
“哈哈,那是當然,你也知道我們華人就是戀舊,儘管過來已經這麼多年,可有些深入骨髓的傳統,是怎麼也不可能抹掉的。”
“的確。”南易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走,我們接著逛,我順便給你們說一下華埠的歷史。”伍再盛走著,一邊介紹:“阿豪,近兩百年以來,在鷹國生活的華人華僑數量有四十幾萬。
雖然是分散在鷹國的各地,可只要有華埠在,我們華人之間的聯絡就不會斷,華埠就是我們華人相互維繫的紐帶。
爵祿街,是整個鷹國華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大的華人聚居地。
放在整個歐洲來說,這裡算不上最大,也算不上最早,但絕對是整個歐洲傳統味最足,也是最熱鬧的唐人街。”
說話的時候,伍再盛的語氣中不自覺的帶上一股自豪,這讓南易變得矛盾。
不忘傳統,不忘自己的根在哪,沒成為一個香蕉人,伍再盛的優點越多,就讓南易越難辦。
一路走著,伍再盛不時駐足給南易介紹邊上的店鋪,不時的有店主和伍再盛熱情的打著招呼,伍再盛也藉機給南易等人做著介紹。
伍再盛沒撒謊,他在華埠的人面真的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