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就在去年或者前年,當眾多的個體戶還在搗騰牛仔服、蛤蟆鏡這些大路貨時,李華達卻在北瀻河最繁華的海濱擺攤賣起了冷飲。

這是北瀻河出現的第一臺冷飲機,很暢銷,兩毛錢一杯,根本就賣不過來,冷飲機變成印鈔機,一個夏天,李華達就賺了十多萬塊錢。

可就是這麼掙錢的買賣,他只做了一個夏天,然後就把冷飲機賣了退出這塊市場。

按他的說法,冷飲好做,第二年跟風的就會蜂擁而來,到時候,價格會被壓下去,冷飲也沒這麼好賣。

果然,第二年,在海灘上賣冷飲的一下子冒出來上百人。

現在這個時期,應該是他開錄影廳的時候,好像開錄影廳讓他賺了過百萬,然後在事業步入正軌的時候,他選擇去日本留學開拓視野。

又非常幸運的在東京發現了南光010這個產品,靠代理南光010讓他賺到了三四千萬美金。

李華達的故事,南易上輩子聽一個生意上的朋友說起過,他的那個朋友和李華達熟識。

李華達呢,是一個比較外向,難聽點說,是一個比較喜歡賣弄的人,他自己的創業史,無數次的在熟悉的人面前顯擺過。

他也是國內第一個透過正規渠道買法拉利跑車的人,在京城的商業圈子裡,他的名聲本來就不小。

一個李華達,一個李成濡,一個法拉利第一人,一個在夜總會給小費起步上百美金,兩人並稱京城雙李,添為一時美談。

只不過,同樣招搖的兩個人,一個笑到最後,一個曇花一現。

“有意思,現在南光010的這桶金已經被自己給一鍋端了,李華達你又會有什麼新的機緣呢?”

南易並不認為沒了“南光010”,李華達就達不到上輩子的高度,縱觀他的創業史就知道,這個人目光敏銳,而且還非常善於投機,他的每次財富增值都是投機而來。

一直到資產達到數億美金,他才算是沉下心來好好發展實業。

八四年,是一個騷動而熱烈的年份,全國都沐浴在“我們去下海吧”的口號裡,所有的年輕或不太年輕的人們,都在用這樣的詞彙互相試探和鼓勵。

解放後的三次下海經商浪潮的第一浪,就會在明年拍打起來。

經過將近六年的醞釀和鼓動,全民經商熱終於降臨,現在在北邊已經流傳出這樣的順口溜——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

根據《華國青年報》做的一份調查,現在最受歡迎的職業排序前三名依次——計程車司機、個體戶、廚師。

而排在末尾的選項分別是科學家、醫生、教師,“修大腦的不如剃頭匠”、“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等渾蛋言論,就是在這時候流傳起來的。

等過了年,建立南氏醫院和國內研究所的計劃就可以開始實行了,“一年一個萬元戶”、“除了編制,頂級待遇全都有”,只要這兩個廣告語一打出去,應該有不少人會來投奔。

南易坐在車裡尋思著,不知不覺,車已經到了竹園賓館。

“明天早上八點來接我,送我去羊城。”南易下車後,又對陳於修說道。

“好,我準時到。”

……

12月10日,已經回到京城的南易,騎著一輛二八大槓,拐了個彎去了中關村。

中關村離老洋房沒多遠,他稍微騎了一會就到了計算所的門口。

嘎吱,他把腳踏車停下,就看到計算所門口,一個年紀四十來歲,長相和當年寫“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之人有的一拼,看著都是儒雅英俊,年輕的時候,多半是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