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滬海老洋房一網打盡(第3/3頁)
章節報錯
外地人會對滬海人產生“滬海人比較冷漠”的錯誤認知,因為他們認識的滬海人從來不會請他們去家裡坐坐。
人情冷漠?
不好客?
嫌麻煩?
都不是,那是因為大部分滬海人家裡根本騰不出放一張圓桌的地方。
在南易逛弄堂的時候,就看到一件略顯羞恥的事。
正值飯點,一家人在那裡開飯,可恰逢家裡的一個大姑娘鬧肚子,就這麼,家裡其他人繼續吃飯,而大姑娘就坐在離飯桌不到一米五的馬桶上。
弄堂裡聽到鄰里之間的閒聊,大部分都會聊到“新工房”,提到這三個字的時候,每個人眼裡都是嚮往。
而老洋房那裡的情況,就不如弄堂裡的鄰里這麼祥和。
滬海的老洋房,可以說九成九里面住的不只是一家人,類似柯鑑真這種一家人住一套房的例子微乎其微。
除了房子外觀比較漂亮外,住的其實比弄堂裡更逼仄,而且鄰里之間多有爭吵。
爭吵的內容無非就是誰家多用了一點自來水,自己家的油鹽醬醋被其他人用過,抱怨別人家昨晚“叫”的太大聲,吵著自己家孩子之類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
不管是弄堂裡還是老洋房裡的居民,都有一個共同點——想盡一切辦法儘快搬出去,搬到新工房裡去住。
南易蹲在方公館的大門外,手裡拿著一份資料在看著。
資料上顯示,滬海這裡第一批上報批准建設的新工房,有蘭花、長白、曲陽、彭浦、滬太、泰山、長風、虹橋、仙霞、田林、宛平、上鋼、濰坊等13個;
第二批1982年上報批准的有工農、民星、運光、彭浦、管弄、仙霞、長橋、德州、上南、雪野、臨沂、梅園、涇西等13個;
第三批已經上報還未批准的有市光、國和、國定路、豐鎮、涼城、彭浦、甘泉、真北、仙霞、康健、梅隴等22個。
新工房建設的資金來源,一個是滬海市裡的撥款,另一個就是工廠自籌。
工廠還好說,滬海這裡的企業效益都不差,完全有能力蓋房子,只要上面能批准他們蓋就行,這樣的新工房就是屬於企業公有。
市裡撥款興建的就比較困難了,如今滬海市裡也沒窮的叮噹響,財政和稅收87%上交,留下來的只有一丁點,哪哪都需要花錢,哪來這麼多錢用來大興土木。
滬海沒錢,這對南易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他奶奶方夢音明年回滬海的時候,完全可以提出一個以房換房的計劃,一棟老洋房掛著十幾張甚至幾十張房契,甭管掛了幾張,一張房契換一間一室戶。
這種換法,方夢音瞬間會成為冤大頭、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裡子面子口碑,一樣不落,都能攥在手裡。
南易揉了揉太陽穴,尋思道:“這個計劃可行性很高,多半會執行的很順利,到時候老洋房大多落到自己手裡……
這可不行,懷璧其罪,殺一人肥萬家……
真要推行這個計劃,澳資、港資、臺資、李資、外資全都得拉上,資金來源要廣、渠道要複雜,投資的主還得有影響力,操,這麼幹老子不成買辦了麼。
該怎麼控制裡面的度呢?”
一個很好的計劃,南易卻有點構思不下去了,想掌握裡面的度,控制好拿到手的老洋房數量,這難度十分大,不是一般的大。
“這計劃還得好好斟酌斟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