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MIT林肯實驗室的TX2計算機與位於加州聖莫尼卡的系統開發公司的Q32計算機透過1200bps的電話專線直接連線。隨後ARPA又將資料裝置公司的計算機加入其中,組成了實驗網路……”

迪克先把網際網路的發展史說了一遍,其中穿插一點自己的見解。

接著,迪克走下講臺,走到第一排的座位旁,坐在桌上扭身看後,“有沒有人說一下你們對網際網路未來發展的見解?”

沒人舉手,但一個坐在第三排的男生直接就開口說道:“教授,從阿帕網可以預見,網際網路會引導一場通訊革命。

現在,電子郵件的傳遞已經實現,只要再提高一下資料的傳輸速率,就能夠透過計算機實現實時的文字交流,甚至是語音交流和視訊通話。

一種真正的高傳輸率的視訊通話,而不是鷹國那種透過電視訊號傳輸的模式[1970年鷹國就有商用的可視電話]。”

這位男生結束講話,另一位男生就接上。

“不僅是在通訊上,我覺得網際網路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去年,我們大學建立了合作網路,根據IBM系統提供的免費NJE協議,連線了第一個節點耶魯。

我們也建立了一個電子郵件系統,建立了電子論壇伺服器來傳播資訊,還能提供檔案傳輸服務。

我要說的就是伺服器,如果我們把商品的照片和資訊編輯起來,放在伺服器上,這樣大家就可以透過計算機連線我們的伺服器,如同在超級市場一樣,可以在計算機上瀏覽商品、下單。

我們接到訂單後,可以自己派送,也可以請第三方的物流公司給我們提供配送,客戶只需要在家裡等著,等派送人員到達,驗收商品並用信用卡付款即可。

另外,網際網路也可以提供更迅捷的新聞服務,相比報紙,它的速度更快,相比電視網,它能承載更多的內容,而且可以隨時查閱。”

“說的很好,還有沒有人發表自己的意見?”迪克問道。

南易的目光在剛才說話的那位男生身上停留了很久,然後又把目光放在迪克身上,隨後循著聲音遊走。

一場講座聽下來,南易發現,未來網際網路上所有的模式,八十年代初的當下,幾乎都有人想到過,而且這個“幾乎”還只是侷限在一所大學,一所計算機專業並不出眾的大學。

南易想去麻省和耶魯走一走,去那兩所大學見識一下它們的學生的網際網路視野和思想又深邃到了什麼程度。

坐回車裡,南易就給香塂打了一個電話,讓香塂那邊通知陳維宗來一趟羙國。打完電話,隨著汽車緩緩移動,他就在腦子裡構思關於網際網路的佈置。

南易並沒有自己下場在網際網路大幹一場的想法,根本沒有自己乾的必要,只要投資正確的模式,投資腦子裡記憶中會成功的公司就行。

想要吃到網際網路最肥美的那塊肉,必須在華爾街建立一個不小的勢力,在IPO方面要有一定的話語權,這樣就可以從註定會成功的公司身上啃下最多的股份。

AB輪投資靠眼光和膽量,越到後面,就得靠實力說話。一家公司,甭管前面融了多少輪,最後上市這一步被卡住,一切皆空。

網際網路公司不上市,燒的就是資本的錢,哪個資本不是在等接盤俠,不是在等著最後割韭菜?

難道等著分紅啊?

“史蒂夫,今年我們給不給股民分紅?”

喬布斯:“分個剷剷,不分,一毛都不分,把錢分了,俺們的想象力就麼得了。”

在華爾街建立一支管理基金很有必要,帶著大戶一起發財建立關係網,忽悠小戶加入,用他們的錢來墊坑,需要犧牲品的時候就拿他們的資金去犧牲。

大戶加倍返還,小戶一毛不分。

大不了以後多投資幾部類似《入侵華爾街》的影片,讓小戶們精神上愉悅一下,得到一絲慰藉,然並卵,想拿錢是不可能的。

基金嘛,管它真虧假虧,反正虧就對了。

散兵遊勇一觸就潰,四處逃散找都找不到,圈到一個圈裡慢刀子割肉,省得到處找了。

南易把基金的思路理順就暫時把這個事情放下,現在要做的是準備準備,面對未來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