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佤邦、農村與漢卡(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句話一語成讖,從1983年開始,華囯的小螢幕彩電就闖進歐洲市場,1985年只有區區的5.5萬臺,而到了1988年,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25萬臺,佔去了歐洲16.9%的市場份額。
為了和低廉的囯貨競爭,歐共體各國廠家不得不削價30%,由此,歐共體委員會認定華囯彩電傾銷,需要徵收15%—20%的反傾銷稅。
這訊息一宣佈,剛剛在規模化生產上嚐到甜頭的國內彩電廠商就是一片哀嚎。南易估摸著彩電廠商的關注重點會轉移到國內市場,價格戰打起來就是這兩年的事。
“反傾銷……”
南易嘀咕了一聲,開啟電腦登陸伺服器,調出搜尋視窗,在搜尋框裡鍵入“antidumping ”,等待了一會,資料就展示在螢幕上。
從1979年至今,國外對華囯的反傾銷次數已經達到了將近八十次,華盛頓一直在爭論是否要延長華囯的最惠國待遇,華囯已經緊隨日本之後,成了美國的第二大貿易逆差國,今年的逆差已經有三十幾億美元。
南易打了個電話到紐約的南辦詢問了一下,得知美國海關組織了一個幾百人的報關代理人、貿易專家隊伍,正在進行一項涉及空前廣泛的調查,牽涉到幾十家與美國進行貿易的華囯公司。
紐約的檢查辦公室正在準備對這些華囯公司提出多達100項的指控,包括貿易欺詐和洗錢。
海關調查中心指控華囯在貨運物品的價值上欺騙了他們,一些華囯公司還漏報瞞報了一些在美國市場的銷售資料,涉案產品包括一些布料和成衣。
牽涉到紡織業,南易表示很正常,內地本來就是靠低價才打敗了臺壪和香塂地區,搶佔了全球的紡織市場。
把搜尋框裡的“anti”刪掉,南易再次點選了搜尋鍵。
華囯在對外大量出口低價紡織品的時候,國外的跨國公司也沒閒著,柯達和富士公司在國內市場上都採取了廉價傾銷的策略。
富士彩卷在日本國內市場售價為每卷600800円,在歐洲市場為每卷68美元,但出口到國內市場的到岸價僅為7.15元人民幣,按照官方匯率算,國內的價格還不到日本本土價的22%。
南易回想了一下富士彩卷在商場裡的售價,好像從1822塊都見到有賣,這就是說中間商的毛利至少有10塊錢。
“國內比較大的感光材料企業有申光、公元、福達、樂凱,接下去的日子都不會好過,不是苟延殘喘,就是免不了破產和被兼併。”
南易撫摸著下巴尋思著,“要不要做背後的黃雀,做好收購柯達的計劃?”
尋思了一會,南易想到萩原小百合已經買了東芝的數碼相機正給自己寄過來,“還是算逑了,要收購柯達也不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柯達是玩光學和化學技術起家的,公司內部的高官和工程師都是化學專家;
想讓他們改變思維,放棄自己擅長的化學領域,把精力放到電子數碼領域很有難度,而且,面對東芝、富士、索尼這些擅長光學和電子數碼技術的企業,柯達也是白給,根本沒多少競爭力,數碼相機之爭,柯達必敗。”
南易很清楚現在撐起柯達股價的就是膠捲業務,一旦把這塊撇掉,柯達的市值就會減掉九成,這時候打收購柯達的主意不可取,柯達也不可能把他真正想要的醫學影像和元器件業務剝離出售。
收購國內的感光材料企業也不可取,在醫學影像上幾乎毫無建樹,接管日薄西山的膠捲業務沒什麼意思,想搞數碼相機研發沒戲,一點基礎都沒有,超車都找不到彎道。
繼續翻閱報紙,把好幾張報紙上的資訊一歸攏,再結合自己掌握的資訊,南易很輕鬆就可以總結出跨國公司在新興建材、洗滌用品、食品飲料等行業發力,文昌食品廠、雄起飲料都要迎來艱難時刻。
上午在房間裡看了半天報紙,下午南易就到街上去遊逛,他的眼睛主要放在貼在牆上、掛在高處的廣告上面。
顯眼處可以看到海飛絲的廣告牌,在其旁邊還能看到飄柔的廣告,寶潔公司的左右互搏術已經爐火純青,不管消費者說飄柔好還是海飛絲好,它都會點頭表示少年有見地。
雅芳小姐穿著女式職業裝,手裡拎著一個精美的袋子,挨家挨戶、挨門挨店的推銷化妝品,她們是地推軍團,她們有一雙鐵腳板,她們還有蜜糖包裹的三寸不爛之舌。
走到光華樓,南易左看旺德福,右看麥當勞,稍微想了想,走進麥當勞用港幣買了三個巨無霸,又到旺德福用人民幣買了三杯可樂,雖然手裡捏著的紙包裝上有麥當勞的lo,可旺德福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拿拖把抽他,依然笑得很燦爛。
看了一眼工牌,南易把名字給記住,想著回去之後把她記錄進精神股東的名冊裡,年底分紅的時候,她可以收到一張不能以金錢來衡量,代表著無上榮譽的獎狀——年度最佳微笑獎。
過了今年,旺德福在亞洲地區的擴張模式就會改變,會從合股直營轉變成加盟模式的探索,到時候旺德福(華囯)也會引進一個第二大股東。
在路邊的石凳上坐下,巨無霸剛吃了幾口,一輛路過的寶馬經過南易的時候,故意轟了下油門,一股黑霧從排氣管排出,把南易的全身瀰漫。
揮了揮手,把噴香的汽油味揮開,南易抬頭問道:“發動機是不是有問題?”
“聽著像是在燒機油了。”校花回道。
“難怪煙這麼大。”南易頷了頷首,繼續吃手裡的巨無霸。
同一時間,從香塂正有兩路人趕來深甽。
一路是心控小組旗下的斯蒂芬市場調查公司總裁衛南一行,斯蒂芬市場調查公司是心控小組華囯分組的公開身份,它的任務就是調查分析當下國人的消費心理,以及對未來的消費心理進行預分析,給南氏旗下的其他企業提供資料分析支援。
另外一路只有一個人,虞友澂,幾天之前他還是英特爾的副總裁。
1972年,虞友澂加入了英特爾公司之後,歷任半導體工藝、電晶體等產品策劃等多項要職,併成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成員及斯坦福電腦學與系統委員會成員。
1979年,國內剛剛改開,虞友澂認為機不可失,隻身一人來到京城、羊城,他當時勇敢地跳下了代理商海,召募了200多使用者在香塂成立培訓中心給他們上課,不過後來他厭倦了美國到華囯漫長的飛行,1981年3月他重回英特爾公司工作。
&n大削價競爭,並參與了386、486電腦的輝煌時期,是一個懂技術且精通管理和戰略的高手,人才小組為了把他從英特爾挖過來,花費了巨大的代價,不僅是給他個人的,還有給英特爾的。
虞友澂即將會擔任華易的總裁,帶領華易走出目前的迷茫。
華易浪費的幾年時間給了南易一個教訓,千萬不要相信搞技術的能管理好企業,能管理好企業的技術大牛,只能說明他本身就是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