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狠,才是幾歲的孩子。”

南無為想了一會,不再幹站著,雙腿張開往前邁步,開始在攤位間遊走起來,仡濮刀上前擔任傳聲筒,幫著南無為到處打聽價格。

1993年,還處在小商品的黃金時期,發財還有很大可能,只是想掙點非常輕鬆,苦處不在生意上,而在搬搬抬抬,坐地虎的敲詐盤剝。

在市場裡,隨便入眼的一個路人甲,別看他們拖拉著大包小包很是狼狽,可隨便拎出來一個,幹上一兩天就抵得上工人三兩個月的工資,比起土裡刨食的農民,搞不好十年都綽綽有餘。

不出去打點小工,光問地要錢,一擔計劃外的糧食拉到糧站又能賣上幾個錢,是剃頭匠要白條,還是麵館能拿著白條買麵粉。

荷花池的競爭挺大,路邊有不少經營雜牌子的鋪位,門口基本掛著牌子——服裝批發,多少一件。

絕大多數都在10塊錢之內,夏裝更是便宜,襯衣、休閒褲,兩三塊的比比皆是,更便宜的都有。

皮鞋特多,南無為不時地會拿起一隻在手裡看看鞋面,又瞄瞄接縫,按按鞋底,最主要還是聞,只要聞著和家裡的皮革味道不一樣的,多半是人造革。

鞋子大多都很劣質,別說真皮,鞋底不是紙板的都不多,採用的是“雙溫工藝”,浙省兩溫是如今皮鞋製作的主力軍。

墊紙板地穿上兩次,只要腳底出汗,紙板就會化掉,第三次穿硌腳,第四次就壞,這種鞋坑人,南無為看了不少鞋子才發現幾款沒紙板的,質量還過得去,但是批發價太貴,兩百雙才能拿到18塊的價格。

多問了幾家,都拿不到太低的價格,南無為歇了帶皮鞋的心思,想著高原地區的特點是冷,海拔高,即便夏天也不熱,特別是翻過二郎山,每年的四五月份,河溝邊上往往還凍著厚厚的冰層。

到了冬天,就更加冷了,南方人過去,冷加上有點高原反應,真是手腳都得凍掉,照這個道理,弄點皮手套、帽子進去,應該會好賣。

[90年代,偏遠地區的商品供應依然很艱難,商品的季節性不強,夏天賣棉襖並不會成為笑話,甚至有些人專門吃不應季庫存,搞反季節銷售,利潤不低。

再說,在農村,夏秋(兩次交糧後的時節)趕集時碰到有便宜冬衣,農民手頭寬裕也會先買備著當過年新衣,特別是孩子的衣服。]

南無為心裡想著,就往棉紡市場那邊走了過去。

沒走幾步,便發現兩個穿著對襟服飾,脖子上掛著珠子的藏族人在市場裡轉來轉去,心裡尋思著明燈出現的南無為,跟上兩人的腳步。

兩個藏族人好像對服飾不感興趣,轉來轉去來到批發食品的區域,在一家鋪位前,兩人停下腳步。店鋪老闆一見著兩人,便熱情得出來迎接,看著不是第一次打交道。

沒敢太靠近,聽不太清楚對方說點什麼,但是南無為看見其中一個藏族人拿出一張單子,大概是採購清單,夾著一沓錢。

老闆接過錢,點完,喜笑顏開地一邊備貨,一邊推銷著其他吃食。

等兩名藏族人帶著各種吃食離開,南無為便和仡濮刀耳語幾聲,仡濮刀上去和老闆搭話,“老闆,向你打聽個事兒。”

老闆一看,是個不年輕的年輕人,也沒怠慢,“說噻。”

“是這個樣子,想向您請教一下,我要到雪區辦點事,想帶點東西進去,看看能不能把路費掙回來,你有什麼好推薦嗎?”

這個年代走川藏線順便捎帶點東西過去,還是很普遍的事情,畢竟偏遠,進去一趟不容易,物流又太貴。

老闆一聽,不是什麼大生意,不過態度依然熱情,“雪區啊,你打算走到哪?”

“巴城、康定。”

“可以帶點沙琪瑪,再帶點我們這兒的特產米花糖,凍米糖也可以,用來配茶正合適。”

“沙琪瑪?”

“對啊,沙琪瑪,米花糖,芝麻湖都好賣,帶個幾件貨,逢場趕集的時候擺攤也好賣。”

老闆還挺實在,若是南易在這,他會毫不猶豫地帶米花糖和凍米糖,這兩樣配奶茶不要太合適,不管是搭著還是泡著吃都行。

南無為一尋思,還真是這麼回事,因為雪區是高寒地帶,像沙琪瑪這種高熱量且夠甜、口味軟糯的食品肯定會受到藏民的喜愛,而且雪區的飲食傳統,糌粑、青稞面和這個有點相似。

仡濮刀看過南無為的眼神,對老闆說道:“老闆,您給我推薦一種。”

老闆在攤上挑了兩包,南無為一看,一包30小袋裝。

“58一包,你帶進去賣5塊錢一袋沒問題,6塊也能賣,你怎麼進去,客車還是貨車?”

仡濮刀問道:“有什麼講究嗎?”

“客車要給託運費不說,還帶不多,帶多了車主不願意,貨車可以和車主商量,帶多少看你自己能耐。”老闆說著拿出一件沙琪瑪,一件20包,“要是貨車,我建議你帶上一件,我可以給你算便宜點,1100。”

“一袋賺3塊,一包賺90,一件賺1800,雪區東西賣得貴,講講價再抬抬價還能多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