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人不要臉則無敵(第3/3頁)
章節報錯
蘇修民眾面對的是同樣的社會環境,催生出來的自然也是非常接近的消費心態,每個人鉚足了勁儲蓄,以用來應對可能會到來的危機。
這其實就是一種貨幣緊縮,在這種前提之下,蘇修會出現通脹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可以肯定一點,在蘇修不具備通脹環境的前提下,通脹的貿然出現,只會由外部因素造成,也就是說,國際上有一隻黑手在搞鬼,在打蘇修老大哥的主意。”
南易義憤填膺的敲了敲桌子,非常無恥的把自己圈在圈裡罵。
“國家銀行對策委員會出臺這兩項建議,就是為了防止這種陰謀得逞,同時,也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市場。
國家銀行增發盧布貨幣,勢必會影響到儲蓄額度,誰都知道,貨幣的增發可能引發一定程度上的貶值,在那種狀態下,把錢存銀行,反不如直接消費來的保險。
而一旦消費市場活躍起來,在蘇修出口嚴重不暢的情況下,可以達到一個內迴圈,有2.86億人的廣袤市場,完全可以救活大批企業,進而遏制住失業率激增的狀況,最終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往良性迴圈的方向發展。
我剛才之所以說,還應該在兩項政策的基礎上,增大基建投入,降低企業貸款門檻、減低稅率、限制進口,也是為了挽救蘇修的輕工業。
一方面可以遏制失業率的膨脹,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外來商品的傾銷。
我們返回去再說一下國際金融機構所說的‘符合經濟基本規律’、‘可信度更高’的建議,他們要採取進一步的貨幣緊縮政策,就是說企業想拿到貸款將會變的更加困難。
同時,他們還要縮減政府公共投入,在目前失業率激增的前提下,蘇俄如果出臺這兩項政策會帶來什麼後果?
毫無疑問,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公共性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將會被取消,一方面增加社會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給關聯行業造成沉重打擊,從而進一步增大社會失業率。
而貸款門檻提高,又使大量原本就面臨困境的企業境遇更糟,他們所面臨的局面,只能用雪上加霜來形容。與此同時,國際金融機構還提議增大稅收來解決政府財政赤字。
不用說,他們是嫌蘇修的企業死的太慢,死的不夠徹底。
眾所周知,增加稅收對企業來說,就意味著增大成本開支,目前蘇修輕工業萎縮,本土生活必需品市場面臨外部傾銷壓力;重工業滯後,出口產品沒有競爭力。
稅收一增加,生產成本上調,無論是面向出口的重工業,還是面向本土市場的輕工業,都將遭遇滅頂之災。
長此以往,蘇修輕工業恐怕將面臨死亡的危險,而重工業也好不到哪去,頂多有一個苟延殘喘的機會。
不過,善良的國際金融機構給蘇修老大哥留了條後路,他們可以向老大哥提供有息貸款,幫老大哥度過難關,不過可以預見,當這些貸款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恐怕又要發愁了。
他們會驚訝的發現,這一筆筆的貸款除了用來還債以及支付進口商品所需,竟然所生無幾,到那個時候,老大哥應該怎麼辦?
沒事,不是還有一個私有制等著麼,國有的工礦企業一律私有制,老大哥的輕重工業雖然玩完了,可地底下的資源值錢啊,把它們出口,一準能換回豐厚的外匯。
就這樣,計劃一步步推進,一個重工業發達的世界強國,只能淪落成一個第三世界的原材料出口國。這最終的結果,恰恰是克里姆林宮裡的西方經濟專家樂見其成的。”
南易又拍了一下桌子,“無恥啊,無恥,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邪惡的資本家為了攫奪財富,再無恥的事都能幹得出來,不行,我們要鬥私批……資。”
除了最後的插科打諢,南易的一通宏觀經濟分析,可以說是淺顯易懂,林淑儀自然一聽就明白,不過她對南易的分析並不是完全認同,在她看來,蘇修如今的經濟狀況的確糟糕,但也沒有糟糕到不堪一擊的地步。
尤其是重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蘇修重工業體系完備,發展健全,數萬億盧布的一整套工業體系,不是說擊潰就能擊潰的,何況要擊潰的非常徹底,一直淪落到靠出口原材料過日子。
怎麼可能說被人家擊潰就被擊潰了,而且還潰敗的那麼徹底,以至於淪落到靠出口原材料過日子。
只能說,林淑儀對如今蘇修的情況不夠了解,等她做過深入的瞭解,她肯定不會這麼認為。至於南易的俏皮話,她並不是太能理解,出國早,不少事情都是她沒有經歷過的。
對南易而言,他之所以願意說這麼多,既因為南氏有雷曼兄弟的股份,又因為雷曼兄弟很可能會成為蘇修攻略同盟,還有他和林淑儀可是母子,親的,血脈相連,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他這個做兒子的,怎麼能敷衍自己的母親呢?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
[一會蘇修,一會俄羅斯,有點繞,可以把蘇修理解成歐盟那樣的存在,這樣會比較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