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第五所(第1/3頁)
章節報錯
和賴彪、陳風玩過低端局的次日,南易去了新榮齋,聽李祥榮講述高階局的情況。
早些年,李祥榮花了幾年工夫,把古玩行裡的大炒家摸透了,雙方慢慢地接觸,漸漸地,也能玩到一起,1999年,一個叫“第五所”的地下組織建立,這個組織就是大家聯合起來炒古董。
之所以叫這麼個名字,一是因為當年清朝時期專門管理存放收藏古董的機構“古董房”,位置就在北五所的第五所,二來建立這個組織的是五個人,他們分別是李祥榮、愛新覺羅鬯、仇淼之、鈕國仕、富昌海。
這五個人可以說都和當年的古董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愛新覺羅鬯的爺爺是當年慈禧那個老幫菜跑路的時候,欽定留在京城負責掩藏宮內重寶的宗親;李祥榮和仇淼之是太監的後代,祖上沒少從宮裡往外倒騰東西;鈕國仕和富昌海是大內侍衛的後代,祖上就是負責保衛第五所一片。
所以啊,叫個第五所的名字算是點明瞭大家的出身淵源,也不會像古董房般太過直接,若是對清朝歷史不熟悉,一般人也反應不過來第五所到底是幹嘛的。
在古玩行裡,流傳著不少民國早年間,太監、落魄八旗子弟賣古玩換錢的故事,這個精品只花五個大洋收的,那個絕版只花了二十大洋,諸如此類的故事很多,其實這些故事假多真少。
就說這八旗子弟吧,一說出來,大多數人都覺得他們的形象個個不堪,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知,五指有長短,人也分好壞,什麼人群裡都會有人精。
民國早年間,不僅漢人的古玩商人在收集一些精品,八旗子弟裡的人精同樣也在做這件事。
都說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這亂世總會有太平的一天,恰逢亂世,家有餘財,收集古玩精品掩藏,以待太平,這是簡單的抄底行為,只要熬過亂世,回報也會異常豐厚。
只是當初抄底人沒想到亂世能亂這麼久,又是這麼慘烈,大部分抄底人沒等到太平的到來就家道敗落或玩完了,這就叫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剩下一些抄底人好不容易熬過亂世,冒出頭一看,立馬又縮了回去,天下是太平了,古玩不太平。
熬著熬著,熬到八十年代,總算是曙光來臨,但這個時候,抄底人也熬走七七八八,五人之中,除掉李祥榮,剩下的四個人就是抄底人後裔中的佼佼者。
當然,他們能活到最後,和他們不是單打獨鬥,背後站著一幫人在支援不無關係,他們所代表的不僅是自己,而是一幫人的利益。
“南爺,按照大家的意思,明後兩年主要炒清民時期的畫作,四大古董商那邊也聯絡好了,大家會聯合幾個拍賣行一起發力。”
“清民啊,我一個朋友當年買了不少近代書畫家的字畫,過些日子我打個電話,讓她把東西送過來,你幫著操辦一下,他身份比較敏感,不能私底下出貨,每一步都要經得住查。”
“這個事不難,可以放到拍賣行去,絕對經得住查,只是東西的來路?”
南易淡笑一聲,“都是當年從博物館、國營文物商店買的,一塊錢一幅字,兩塊錢一幅畫,十幾塊錢的頂級名家作品,收據都還在,買東西的錢來路也正當,從在大學裡賣早點開始,後來又賣水、二手腳踏車,都是一分一厘攢下來的。”
李祥榮笑道:“是南爺你指點的吧?”
“算是吧,可能是我多操心了,他現在正面臨六十還是六十五退休的關鍵時刻,可能沒心思惦記賣東西,如果是這樣,還得麻煩你跑趟奉天,去過過目,把適合久藏的篩出來。”
“不麻煩,還得多謝南爺給我巴結一方諸侯的機會。”
“暫時談不上,他還有兩個大關要闖。祥榮,猴票你也操下心,再放下去要放出心病來了,差不離就出了吧。”
“出貨簡單,但是量還是太大,要毀掉一些。”
“你看著辦,都是死物,就算毀掉九成我也不會心疼,找找莊家,問問他們願不願意接過去,壞了人家買賣不好。”
“南爺,你的底線呢?”
“後面八個零,前面的數字不講究,錢按照541分,從我的份子裡拿出一成給你,其他的就不給了,你多擔待。”
“南爺,你可折煞我了,一成已經是天大的份子。”
“就這麼定了,幫我踅摸個筆筒,一萬以內,要能鎮住人的名家之作,不要在糞缸裡泡過的啊,埋汰。”
“好說,市面上以假亂真的精品筆筒不難找。”
“嗯。”南易頷了頷首,目光在貨架上掃了掃,嘴裡莫名其妙地說道:“聽說過金縷玉衣的事嗎?”
“早兩年就聽說了,有些人為了點錢,臉都不要了。”李祥榮唾棄道:“一眼假的玩意,居然敢估出24億來。”
“他們不要臉是他們的事,我們可得要臉,現在一些土老闆其他沒學會,偷稅漏稅的本事一絕,自己在外面地攤上撿點糞坑造,當真的賣給自己的企業,套企業賬上的錢,吃相極其難看。這種事兒,我們絕對不能摻和,以次充好不好。
一家企業可以多元化經營,藝術品投資也能作為投資領域之一,不管動機是什麼,只要不是自賣自買,只要是真玩意,也不能說手段惡劣,就是企業不行了,清算起來,真玩意還是能值點錢的。”
“南爺,我們手裡的物件沒有透過這個渠道出的,絕大部分都流到了藏家和炒家手裡。”
“這就好,既然以前沒有,以後也不要有,沒必要為了仨瓜兩棗把自己弄得臭烘烘的。”南易擺了擺手,“行了,我先走,不耽誤你做生意,筆筒找到了給我電話。”
“哎,南爺你慢走。”
離開了新榮齋,南易又去了望北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