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麻了科技暫時還沒有可以進行工業化生產的研發成果,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銀河系,致力於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的研究,受限於科技的發展,暫時還沒有研發出太實用的技術,但是大資料思想已經融入我們南氏的產業運營當中,不少營銷方案都是在大資料思想的基礎上制定。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我們南氏還有不少高科技相關的企業,想要查閱詳細目錄可以發郵件給高科小組。

在高科技領域,我們南氏一直在執行隱形冠軍計劃,不但投資有隱形冠軍屬性的企業,也在打造自己的隱形冠軍,也許我們南氏不會有轟動世界的高科技成品,但是在它的肚子裡,肯定有我們南氏的零配件、技術方案。

正猶如我們南氏在汽車領域的佈局,沃拉岡(強良)汽車集團並不具備流水線打造整車的能力,但是在發動機領域,我們兼併了不少企業,也建立的自己的研究所對發動機展開研發,如今已經有了第一款發動機——沃拉岡SOrmosia。

我們南氏誕生的太晚,想要進入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的汽油車領域,想要拿到一定的話語權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我們南氏直接放棄了汽油車,轉而佈局新能源汽車。

從最簡單的電能開始,將來可能還會把氫能、核能、生物能應用到汽車上,而且,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陸地,陸空一體才是我們南氏想要的未來。

在外貿領域,我們南氏有遠東貿易,主營藝術品、舊機械,去年的淨利潤9.28億美元。

對遠東貿易來說,去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業務量和其他年份的總和相當,所以去年的淨利潤也是比較特殊的,並不能反映遠東貿易的真實情況。”

去年的俄羅斯宏觀上看起來還好,但是落到微觀,有不少過去的特權人物日子卻不是太好過,趁著權力還未作廢,過去不願意動的新機器在去年也變成了瀕臨報廢的舊機器。

“在藝術領域,我們南氏有達畢梵公司,它的旗下有先鋒畫廊、達畢梵藝術展廳、紅學基金、唐宋拍賣行四個子公司。

達畢梵在東方藝術品、油畫領域,業務遍佈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華國、日本,不僅每年都有不錯的淨利潤,還結交了一大批老牌貴族和新貴,有不少油畫在達畢梵手裡從垃圾變成傳世之作。

自成立以來,達畢梵貢獻了4.26億美元的淨利潤,在手裡還持有價值35億美元左右的真正傳世畫作,未來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請注意,我這裡所指的升值空間,是指不需要大力推動的,區別於炒作出來的畫作。

Boss說過,達畢梵這個名字來自達·芬奇、畢加索、梵高的組合,達畢梵手裡自然需要擁有三位大師的作品。

事實上,達畢梵手裡的畫作都是大師的作品,只要油畫還受到人們追捧,達畢梵手裡的畫作就會保持繼續增值的狀態。

另外達畢梵手裡還持有上千幅已故畫家的精品畫作,將來,達畢梵會分批推高畫作的價格。

藝術家往往不會循規蹈矩,不被這個世界大部分人所包容的事情,反而是他們最願意去做的,也只有不拘泥於世俗、內心自由的藝術家才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

對達畢梵而言,藝術家越是放蕩不羈,越是成名之後早點去見上帝,越是有利,如此一來,達畢梵手裡永遠不會缺已故畫家的精品畫作。”

南易示意桑德普停下,自己清了清嗓子說道:“一流企業做標準,在藝術領域同樣如此,達畢梵也可以往這個方向進行探索,既可以舉辦比賽,也可以推行一種繪畫能力認定證書。

學習繪畫的人裡面,只有極少數才能成為畫家,更多的人只能把繪畫當成興趣愛好,或許能給愛情和交際加分,但是不能帶來直觀的利益。

但凡有選擇,牛仔不會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後還是牛仔,子女的生活比自己更好是每個家長共同的願望,罕少有家長不想讓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

在社會福利不好的國家更是如此,不同工種之間的收入水平相差極大,上限高入雲霄,下限深陷淤泥,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他們子女擁有一份很好的工作。

比如在華國,自古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思想,孟子的《孟母三遷》、岳飛的《岳母刺字》、歐陽修的《畫荻教子》、陶侃的《截髮留賓》,說的都是和教育後代有關的典故。

儒家文化有一個思想特徵,對於現世生活和日用倫常的過度注重。

相比西方的上帝信仰,儒家文化這一特徵更具有人文主義色彩。如果說,西方人的上帝信仰是追求‘否定塵世、追求天國’精神,在天國得到超越視為外在超越。

那儒家的文化就是‘在塵世中就可以實現精神的超越’,在現實裡就可以修煉到精神超越,無需等到天國,視為內在超越。

正是這種內在超越的價值取向,塑造了華國文化的基本性格,也成了幾千年來華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點。

從孔子、孟子到朱熹、王陽明,儒家文化一直貫穿著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的現世之學。”

南易看了看其他人臉上的迷茫,笑了笑,說道:“哈,你們不是修華國史的,我說這個你們聽著很難理解,我省略一些,直接說我想說的結論。

華國人數千年深受儒家內在超越文化口口相傳之影響,也見識了讀書人超然之地位,加上農耕文明以農稅為主的稅收構成之下底層農民生存之艱辛,如此種種,讓華國人傾向現實主義和功利主義。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也帶著非常強烈的功利心,思想、樂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學習打敗同齡人,然後獲得稀缺的,可以讓階層上升的資源。

所以,家長在給子女選擇學習內容的時候,往往會以能否增加競爭力為標準,可以的,勒緊褲腰帶、想盡辦法讓孩子學,不可以的,絕對不能碰。

由於瑞秋這個小丫頭小時候想學鋼琴,就讓我不由自主地去了解鋼琴,包括鋼琴在華國的發展史。

二十五年前,華國見過鋼琴的人並不多,但是因為當時政治上的需要,只要有廣播的地方,都可以聽到鋼琴協奏曲《黃河》,這讓很多根本不清楚音樂是什麼東西的華國人知道有一種樂器叫鋼琴,並把它和政治的最高體現聯絡在一起,在心裡打上了鋼琴很高階的烙印。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身上的束縛被解除的華國人構建起了理想主義、自由主義的文青時代,思想上飢渴太久的年輕人撿起了音樂、詩歌,會唱別人不會的歌曲,會朗誦甚至是創作別人不知道的詩歌,被認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當然,也有比較實惠的好處,那就是容易找到伴侶。”

南易的話讓大家會心一笑,凝神等待聆聽南易後面要說的內容。

“正當年,還是單身的青年是如此,但是已經有了孩子,正步入中年的年輕家長卻把追逐他們逝去青春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或許是因為之前打下的鋼琴烙印,讓他們不約而同或者相互影響著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