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次貸(第2/3頁)
章節報錯
Ninjna,這個單詞其實是美國房貸業內對三無貸款人的簡稱,代表著No&ne,無收入,No Job,無工作,No Assets,無資產。
在上節課,我有說過用湯姆的名義貸款買了一套房子,這一點你們也不用懷疑,我並不是在開玩笑,我的確在洛杉磯買了房子,而且不止一套。
事實上我買房子的動機僅僅是為了投機。”
南易衝學生們笑了笑,又繼續說道:“2000年,我動用了20萬美元買入價值1072萬美元的房產,之後把房子出租,用所得的租金償還房貸,當然,我需要額外再貼一點,房租並不足以償還所有的房貸。
去年的2月份,我把房子賣出,最終的淨利潤是97.563萬美元,不得不說,美國的稅很重。”
南易報出的數字讓大部分學生瞠目結舌,還有幾個學生把手舉了起來。
“舉手的同學把手放下,我現在不會告訴你們操作的細節,這是要留給你們思考的作業,透過我給出的資料,你們把我的操作步驟還原出來。
可以給你們一點提醒,僅僅是房價的增長差額,並不可能產生這麼大的利潤,我在其中還有很多操作……秦韜,我說了,把手放下。”
叫秦韜的學生站起來說道:“南老師,我不是要問你操作細節,我是想問你獲得的利潤是存到銀行,還是投到了其他新的領域?”
“投到了國內股市的一隻股票上,不小心翻了三倍,上個月剛剛賣掉,投到了另外一隻股票上,暫時行情波動不大,賬面盈利只有1.3%。”
底下的學生們又張大了嘴巴,有幾個蠢蠢欲動想要舉手。
“好了,不要舉手,也不要問我是哪隻股票,你們還是問家裡要學費、生活費的學生,而且大部分人的家境非常普通,你們父母供你們上學已經很辛苦,不要再去想著增加他們的負擔。也不要想著把自己辛苦在校外打零工、做家教賺得的微薄收入投入到股市裡。
投資也好,投機也罷,都不是目前的你們該付諸實踐的。能來到這裡上學,足以說明你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說一句天之驕子也不為過。
但是,在金融領域中的精英,是從你們當中篩選出的佼佼者,經過多年的學習,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經過多次驚心動魄的實戰,無論是理論和實踐對你們都呈碾壓之勢。
所以,先好好學習,有興趣又有時間,可以去玩一下模擬盤,對股市操盤有個基本的瞭解。
當然,如果是家境比較好的同學,可以從你的生活費裡抽出一點去股市體驗一下,心態要擺正,就當做交學費學習,不要想著上演傳奇。
如果,我說如果,哪一位同學成了傳奇,請不要告訴其他同學,傳奇人物總是寂寞的,只會出現很少的幾個,而他們所謂的勵志故事會害死無數同樣想成為傳奇的人。
這個話題到此為止,我們繼續上課……”
南易相信自己最後說的那段會成為廢話,坐在這個課堂裡的學生若是沒有好勝之心,多半不可能考進京大,都是以佼佼者的身份脫穎而出,如今這幫佼佼者匯聚在一起,誰又想自己成為當中平凡的一個,競爭是避免不了的,他想著給這幫學生開闢一個新競技場。
“在美國大蕭條時期,美國國會制定了一部法案,《1934年證券交易法》,也可以叫《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這部法案的核心是將投資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嚴格劃分開,保證商業銀行避免證券業的風險。該法案禁止銀行包銷和經營公司證券,只能購買由美聯儲批准的債券。
其實簡單地理解,就是美國國會不希望看到銀行把儲戶的錢投資到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上。
受到這部法案,以及其他一些條款的影響,從三十年代一直到1978年為止,在華爾街工作的金融從業者大部分人的收入並不高,如果家庭負擔比較大,白天在華爾街賣股票,晚上可能還要去酒吧兼職當侍應生。
在那段時間從事金融業,就如同我們的三代貧農差不多,大家嘴上說這樣的人根正苗紅,但是隻要家裡還過得下去,沒有哪家的姑娘願意嫁到這種人家,嫁過去幹嘛?三天餓九頓,一條褲子一家七口輪流穿?”
“哈哈……”
臺下鬨笑一片,南易別開生面的冷笑話讓一幫尚很年輕的學生難以自持。
南易同樣嘴角含笑。
良久之後,教室內的笑聲漸止,南易拍拍手示意所有人安靜。
“一切,都在里根上臺之後改變,為了振興美國低迷的經濟,里根任命了和他五百年前同個祖宗的唐納德·托馬斯·里根為財政部部長,為了區別,我就叫他小里根。
小里根在擔任財政部部長之前,他的身份是美林證券的CEO,也就是說,他是華爾街的一分子。
在美國有傳聞,里根能競選成功,背後就有華爾街的支援,這個傳聞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自從小里根擔任財政部部長,白宮和華爾街進入了蜜月期。
由此,美國開始執行‘里根經濟學’的經濟政策,這個政策具體內容,有興趣的同學自己去圖書館或者網上查詢,我這裡不贅述。
從1982年開始,美國放寬了對儲蓄貸款銀行和公司的限制,允許他們動用儲蓄存款進行風險投資,潘多拉魔盒被開啟,到1989年年底之前,有一百多家銀行或公司倒閉,不少儲戶一輩子的心血蕩然無存,一共有1200多億美元蒸發。
其中的大部分是現金,而不是虛擬的市值,這些現金沒有跑出美國,也沒有被物理消除,它們依然存在,只是從一個口袋跑到另一個口袋。”
南易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嗓子後繼續說道:“我們把時間往前拉一點,1938年,經濟大蕭條餘威尚在,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牽頭成立了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房利美。
從那時起,美國民眾開始享受到30年期的固定利率房貸,買房不再是遙不可及,擁有一幢房子也成了美國中產的標誌。
當時的房貸政策目的還是為了實現讓普通民眾買到房,而民眾買房的目的還單純地只是讓自己有個棲身之所,順便實現資產保值。
1968年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聯邦政府為了掩飾債務,決定將房利美私有化。完成私有化後,房利美失去了政府背景,但同時也不再受政府約束,它可以購買全國所有符合標準的房貸。
而為避免發生壟斷,1970年美國國會批准成立了第三家機構房地美。第二家是吉利美,主要負責公務員和退伍軍人的業務,我們可以當它不存在。
我們把時間往後拉上7年,1977年,所羅門兄弟銀行一個叫劉易斯·拉涅利的人有了一個天才的設想——住房抵押貸款支援證券,也就是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