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易:“斯嘉麗。”

斯嘉麗:“看過郵件了?”

南易:“嗯哼,稍等,蕾切爾馬上上線。”

蕾切爾:“我在。”

南易:“ok,蕾切爾,你認為微軟的收購要約能獲得司法部批准嗎?”

有個人叫愛德華·羅伯茨,現在是個醫生,早些年,他成立mits公司,生產可程式設計計算器,一開始生意做得不咋地,差點就要倒閉了,可鬼使神差的,他於1974年推出最早基於英特爾微處理器的個人電腦“altair 8800”。

也因此,他被人稱為pc之父。

他的光芒照耀了一個叫喬布斯的人,喬布斯跟隨羅伯茨大神的腳印建立了蘋果,同時他的光芒也照耀了兩個猶太人在校生保羅·艾倫、比爾·蓋茨。

蓋茨一看到altair的訊息,頓時仰天大笑,“哈哈哈,我諸葛·蓋茨的機會來啦。”

蓋茨很清楚,pc的出現,等於開啟了計算機的新紀元,於是,他給羅伯茨打了個電話,聲稱要給altair研製一門專用語言,也就是basic,一個學生仔嘴上無毛,羅伯茨自然是將信將疑,只是讓蓋茨先弄個demo看看。

蓋茨對這個機會非常珍惜,拉著艾倫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幹了八個星期,為altair編寫出basic語言。

寫好之後,兩人興沖沖地就去給羅伯茨演示,羅伯茨一看,兩個後生仔不錯,就想把兩人拉進mits。這算是中了蓋茨兩人的下懷,兩人自然是連連答應,只不過為了保險,艾倫先輟學去了mits,蓋茨則是先不坐班,以兼職的形式加入。

&nits,擔任軟體部經理,過了一段時間,艾倫發現羅伯茨這人好晃點,趕緊把唸完二年級的蓋茨叫了過去,兩人一邊繼續完善basic,一邊註冊了一家叫微軟的公司持有basic的所有權。

1975年7月下旬,蓋茨兩人與羅伯茨簽署了協議:期限十年,允許mits在全世界範圍內使用和轉讓basic及原始碼,包括第三方。

根據協議,蓋茨兩人最多可獲利18萬美元,錢不是很多,但卻可以讓微軟寄生在mits,並搭上順風車。

搞定了basic,羅伯茨就在全美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宣傳,mits的生意蒸蒸日上,藉助altair的風行,basic語言也推廣開來,微軟贏得了ge和nce兩位大客戶,微軟名氣大振,腰桿子一下子硬了起來。

&nits內部出現波動,羅伯茨要將mits賣給perterc公司,perterc堅持要把basic當作交易的一部分,按照當時羅伯茨和蓋茨兩人簽署的協議,羅伯茨有權利把basic交易出去,但是存在一定的爭議。

有爭議等於有利蓋茨,別忘了蓋茨老爹是幹嘛的,全美排得上號的律師,更別提他老媽,就是在蓋茨老爹的幫助下,經過幾場官司,basic的所有權還是牢牢地掌握在微軟手裡,mits成了微軟崛起的第一塊踏腳石。

用後來者的眼光返回去再看,最初的微機使用者就是一幫二逼青年,他們穿牛仔褲、聽搖滾、不滿現狀、懷著將計算機還給人民的信念,圖謀改變世界。

他們依靠俱樂部和展銷會,彼此交流、互購產品,他們拒絕赤裸裸的商業,他們不像蓋茨一般野心勃勃,目光直接鎖定財富,而是出於某種信仰,一種痴迷的愛好。

1975年成立的家釀計算機俱樂部,是當時最著名的微機使用者聯絡的紐帶,它主張開放制度,向所有人免費傳播軟體編碼和內部執行情況,正是這種開放的理想,促成了早期的pc業,因為他們是早期最主要的消費者、發明者、革新者和製造者。

可以說,最早面向個人的軟體都倡導免費思想,軟體作者不圖利,就想聽同好者說聲“大哥你真牛逼”。

如果pc是按照這種模式發展下去,它永遠不可能普及起來,只會成為一個小圈子的玩物,還好,當時的蓋茨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商業思維——透過免費的方式,先把basic推廣出去,等使用的人多了,再慢慢想辦法收錢。

藉著家釀計算機俱樂部,basic的名聲愈發響亮,當時間到1976年,蓋茨覺得時機成熟,於是在一月份,他寫一封致業餘愛好者的公開信,發表在家釀俱樂部通訊和其他一些地方。

在信中,他指責對basic的廣泛非法複製行為,並將這樣做的業餘愛好者稱為是竊賊,他在信中寫道:“我們賣給業餘愛好者所收到的專利使用費算下來,使我們花在altair basic語言上的時間,每小時只價值2美元,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多數業餘愛好者想必都明白,你們當中的許多人使用的是偷竊軟體,硬體必須花錢去買,軟體卻可以分享,但是,有誰去關心過研究出成果的人有沒有得到報酬呢?”

這封信成了微軟發展的旗幟和宣言,經過改良,先普及再收費,也成了微軟的產品推廣不二法寶。

如果說basic算得上是pc語言的一種創新,那自從sdos是在quiddirty的基礎上改造的,而quiddirty是在當時比較牛逼的作業系統cp/m的老版本8086上做出修改和簡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