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說,什麼辦法?”

李泰嚴肅地說:

“父皇,我提出的第一個理由也是最需要我們注意的,我希望皇帝不要認為我在開玩笑,朝廷中有太多的人,尸位素餐,人浮於事。白拿著朝廷的俸祿,卻不幹人事。”

“我認為如果想讓天下產的糧食有所增長的話,那就必須要學會種田,讓大家都明白田是怎麼種的,到時候糧食材料肯定能上來。”

一聽李泰還在說這個事情,在場的文武百官無不怒目圓瞪。死死的盯著李泰,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看上去只有六歲的小鬼,會出了這麼一個餿主意。

過去一直有句話叫做罪不及家屬,刑不上大夫,無論犯了多大的錯,是大夫文人都是要被尊敬的。

其中有一個規矩,絕不能讓這些讀書人親自參加體力勞動,否則就是朝廷不尊重讀書人的表現。

一千多年以後的清朝,雍正皇帝就是因為推行官紳一體當差,讓那些讀書人老爺們去參加體力勞動,所以被讀書人,老爺們給罵了個狗血淋頭。

哪怕到了21世紀,都被看作是昏君的代表。

而對於現在的這些人來說,同樣如此,他們都是社會上流人士,讓他們去種田,不懂是丟他們的臉嗎?

“夠了,老師,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真不能這麼做。讀書人有讀書人的尊嚴,他們可以站在廟堂之上,但是絕對不能坐在田壟之間。”

“所以你說的讓大家去種田的想法我給駁回了,你剛才說的那個紅薯,聽上去好像很有意思的樣子,明天你把它帶過來給朕看看。”

李二認為李泰的建議是合理的,但他的大臣們不可能種田。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李泰明白李世民是真的生氣了,自己就別人多說什麼了,明天乖乖把紅薯帶過來吧。

“老師,你接下來還有話要說嗎?沒有說的話,你就退下吧。”

李泰知道改變現狀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不得再說不無奈地說:

“那好,我們就談一點比較現實的問題,經過這段時間在劉家村的觀察,而陳發現,雖然大唐建國已經超過十年,但是百姓過的仍然很苦,在很多地方還保留著人力,耕地的習慣。”

“劉家村雖然距離京城不遠,但同樣如此,整個村子裡竟然只有一頭耕牛可以使用。村裡的各戶人家都是仰仗著這頭耕牛輪流使用,以應付春時。”

“各位都知道,咱們長安一帶的土質非常的堅硬,又幹旱異常。人力是萬萬行不通的,只有依靠更牛才可以耕地。現在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弄到更多的耕牛。”

“哈哈哈哈,老四,我還以為你有什麼高見,沒想到說出來的話竟如此幼稚。你以為那耕牛隨便說加就加的嗎?我告訴你吧,耕牛大部分都已經被朝廷徵用了,想買也買不到。”

甭問,說出這麼一番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高陽公主。

“可能你不知道吧,如今朝廷擁有官田427萬畝,而天下的私田總共才187萬畝,孰輕孰重一目瞭然,那些風流自然是先讓官田用了。”

高陽公主像是找到了什麼便宜,急不可耐地對著李泰發動了攻擊。不狠狠的踩這個傢伙一下,她就不是大唐王朝的高陽公主了。

李泰笑了。現在高陽公主已經和他形成了永遠的敵人。這麼客氣。

他冷笑著看著高陽公主說:

“高陽姐姐,既然我提出了這個問題,我當然會有辦法解決的。你久居深閨之內,可能知道的事情並不多吧,很多問題我在想出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解決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