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登基(第2/4頁)
章節報錯
事實上,如今柯崇雲的統治並不穩固,山東河北等地都是紅襖軍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又已經按照明教的分田之策打擊了豪強給百姓分了田地,但河南山西關中南陽等地基本都是逼降,豪強士紳雖名義上投降,但私底下的小動作卻從不曾停過。
就算柯崇雲想要按照山東河北的政策在這些地方執行,手底下也沒有那麼多的人手。
畢竟明教和七俠派的底蘊還淺,不得不依靠前朝的官員。
好在柯崇雲如今牢牢掌控著軍隊,也就相當於牢牢掌握著話語權。
眾大臣為了能夠在新朝佔據一席之地,也都竭力發表自己的意見,證明自己的價值,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投機分子,刻意諂媚新皇帝。
接下來的幾日,柯鎮惡又陸續拿出兵役法、治安法、民法、土地法、計劃生育法等等他能夠想起的後世法律法規,一股腦交給兒子,讓他們自行討論決策。
臘月二十七,百官第三次上書,勸柯崇雲登基稱帝。
三請三讓這一套乃是慣例,第一次勸進乃是剛剛打下開封城的時候,以明教和七俠派高層為主,第二次勸進乃是華山論劍前夕,以原金國投降過來的文武官員為主。
這一次則是眾人一起勸進。
其實只是一個形式而已,柯崇雲這一次便順理成章的答應下來。
登基之日定在正月初八,立春日,春回大地,永珍更新。
這一日並沒有萬國來朝,但也算是熱鬧。
託年關過去不遠的福,整個開封的喜慶氣氛很濃,家家戶戶張燈結綵。
上午,柯崇雲率領文武百官登天地壇,祭告天地,即皇帝位。
百官以及萬民同時跪拜,呼聲震天。
然後柯崇雲做了一個出乎天下萬民意料的舉動。
他在跪拜天地之後,轉身跪拜萬民,旋即在百姓忐忑驚訝的目光中,氣運丹田,高聲道:“金國統治無道,視百姓為奴役,民不聊生,幸有義士揭竿而起,朕雖年少不才,愧受各路義軍信賴,今日登臨皇帝位,不敢忘記起義之初的誓言。”
“天下非朕之天下,乃萬民之天下。”
“自即日起,中華立國,朕與百姓共治天下,萬民百官與朕地位無分高下。朕乃百姓一員,百官亦是百姓一員。朕宣佈,凡我中華之民,可見朕不拜、見百官不拜。”
“中華之民,跪天跪地跪父母師長,而不用跪朕跪百官。”
“請萬民與朕一同起身!”
說罷,柯崇雲當先立起。
百官早知此事,見狀也同時起身。
觀禮的百姓面面相覷,但見前面的人相繼站起,便也跟著站起,但心中著實忐忑,不知新皇帝所言是真是假。
柯崇雲見百姓陸續起身,接著又大聲道:“朕知大家心中有所疑慮,今日所言將以憲法頒行天下,絕不違背!”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便有士兵將轉身揭下了天地祭壇兩側告示欄上的紅布,露出後面以金色絲綢所寫的榜文。
有眼尖的讀書人看到榜文開頭四個大字:“中華憲章”
這便是經過百官修改之後的憲法。
與柯鎮惡所寫相比,做了極大的精簡。
首先去掉了序言,直接從第一章總綱開始。
柯鎮惡所寫的總綱有三十條,馮蘅精簡到二十條,文武百官討論之後只剩下了十條。
不過大體上已經把國家、官員、軍隊、百姓、民族、土地、財產、教育等方面闡述清楚,明確了士農工商百業平等的原則。
第二章百姓的權利和義務也從二十四條簡化到了十六條。
第三章國家機構倒的條目倒是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
與柯鎮惡所寫最大的區別便是,憲章將百姓大會從御史臺獨立出來,成為了皇帝列在皇帝之下的第二個權力機構,名字就叫做萬民議政大會,簡稱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