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參仙老怪的高光時刻(第1/3頁)
章節報錯
柯崇雲一開始便亮明瞭身份,以耶律楚材的聰明才智,自然瞬間便看清楚了形勢,所以很是乾脆的便表示了順從。
兩人之間也不用再試探,直接開誠佈公的談起了撤離中都的一些細節問題。
耶律楚材雖然已經受到金君的猜忌,但到底也是中都高官,對中都內的形勢自然更加了解,在柯崇雲到來之時,他便已經在思考後續的計劃了。
他與此刻中都內很多大臣一樣,內心是傾向於投降蒙古人的,但是他也知道想讓蒙古人重用他的難度有多大。
戰爭打到這個地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金國在蒙古人的鐵蹄下已經完全喪失了反擊的能力,但是蒙古國人也很難攻破中都,最大的可能是蒙古人劫掠了足夠的財貨人口之後退兵。
當然蒙古人會牢牢佔據著進入中原的門戶,從此之後金國腹地將會淪為蒙古人的後花園,但除非蒙古人願意從馬背上下來,否則,他們是不可能長久統治這片土地的。
這是他的機會,也是他最頭疼的地方。
如今柯崇雲的到來卻是給了他新的選擇。
他答應跟柯崇雲走,是因為他知道不走不行,但想讓他真心投效,那也需要看看柯崇雲身後的勢力有什麼本事,以及能夠給他帶來什麼。
柯崇雲也不隱瞞,直接將明教這些年的謀劃,以及接下來的打算都與耶律楚材說了,又給了耶律楚材一本《星火集》,讓他更直觀的瞭解如今明教的潛力。
耶律楚材是一個儒學大家,而且更傾向於漢儒,重視仁愛,講求實幹,雖然對《星火集》中的一些大逆不道的觀點頗有疑意,但也肯定了其中不少務實的論述。
“這書中的道理淺顯實用,很有煽動性,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耶律楚材問道。
柯崇雲道:“這書中的三大令、五小令原本就是我明教的戒律,其餘的觀點也都是這十餘年來,教中弟子的經驗總結,並非一人之言,而這一本則是我這一年來對這些觀點的匯總和整理。”
耶律楚材驚訝道:“竟然是你寫的,當真不凡,不知你如今在明教是什麼身份,將來若能得天下,建立朝堂,你大概又能擔任何職?”
柯崇雲想了想,道:“我明教自有教主與副教主,左右使者,之後是四大法王,法王相當於三省六部中得六部職權,我如今暫代負責教化的工作,大概相當於禮部尚書。”
耶律楚材道:“我若是加入明教,能得什麼職務?”
柯崇雲笑道:“這個我可說不準,大概要看先生之後具體得作為了,以先生的才智,定然知道我們趁機拉攏先生這樣的官員的用意,先生的功勞若是足夠,將來大事若誠,三公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耶律楚材笑了笑,對此卻沒有當真,道:“想要成大事,何其難也,如今天下三足鼎立,大宋實力雄厚,但是偏安一隅,有心無力,金國日薄西山,但是仍有一戰之力,蒙古勢頭兇猛,最有潛力,明教想要憑藉這麼一本小冊子成事,著實不那麼容易!”
柯崇雲道:“不容易便是有可能的意思吧,所以先生其實已經有了計策了,對嗎?”
耶律楚材搖了搖頭,又問道:“柯兄弟與現任教主是什麼關係,教主可有子嗣,繼承人確定了嗎?”
柯崇雲其實並不想當明教的聖子,但他也知道一個穩定的組織,才能夠更好的吸引人才,於是道:“教主論輩分是我嬸嬸,她正當盛年,還沒有子嗣,如今暫定的繼承人,正是在下。”
耶律楚材聞言大笑,道:“大善,如此我也算放心了,計策我暫未想到,只有一個大概的方向,之前從未仔細瞭解過明教,所以很多情況並不瞭解,所以具體方略只有等我入教之後才能慢慢完善。”
柯崇雲聞言大喜,道:“有先生相助,明教大事又能更進一步了!”
耶律楚材道:“過獎,此事還有些遙遠,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乘此機會拉攏更多人才,我這裡有一份名單,柯兄弟可以試著接觸一下!”說著便在案前書寫起來。
柯崇雲看著一個個人名,其中有不少是他和楊康之前就打算拉攏的人才,不由放下心來。
兩人商討了一夜,第二日天微微亮,耶律楚材出了書房,讓管家將兩個兒子都叫了過來,對他們說道:“如今局勢動盪,你們跟這位大哥出去避一避,等過幾日我在過來找你們!”
長子耶律鑄向來唯父命是從,雖然奇怪和擔心,但卻沒有提出來,耶律齊年紀小,自然更不會說什麼了,甚至他還覺得十分開心,因為他已經呆在府裡好幾個月都沒出門了。
而且他記性不錯,竟然認出了柯崇雲就是當初在大街上變戲法的。
耶律楚材讓柯崇雲帶兩個兒子走,自然不是單純避難那麼簡單,本質上其實就是將兩人當作人質。
他暫時還不能離開朝堂,還有許多人需要他親自出面才好拉攏,而柯崇雲也不能只憑口頭約定,便當真放心讓他自有發揮,這兩個孩子便是兩人之間信任的基礎。
李莫愁見柯崇雲一夜未歸,一大早卻帶回來一大一小兩個孩子,不由大為意外。
柯崇雲道:“這兩個孩子你照看一下,我先去找一下楊師兄,有最新的訊息要跟他商量。”
李莫愁自然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