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星星之火(第2/3頁)
章節報錯
柯崇雲行走速度不快,到了晚間,遇到一座小鎮。
他讓神鵰自行在山中休息,自己去往小鎮尋了一戶人家投宿。
那戶農人一家五口,一對三十來歲的夫妻,上面一個老人,膝下一雙兒女。老人五十歲的樣貌,面目憨厚,但卻十分熱情,尤其是知道柯崇雲來自七俠派後,更是宰了一隻下蛋母雞來招待。
柯崇雲頗有些受寵若驚。
不過當那一對姐弟拿著一冊書本過來詢問他算數題的時候,他才忽然明白過來。
原來七俠派弟子來到山區之後,不單單是幫著五行旗內部改良火器,打造設計器械,也帶來了知識。
其實早在七俠山開設書院之後,全金髮就想過在沂蒙山也開一間書院,不過兩邊的形勢完全不同,七俠山地處南宋,文教興盛,就算是升斗小民也有向學之心,柯鎮惡開設免費書院的訊息傳開,第二年便有不少窮人將孩子送來開蒙。
而山東地處金國,非但文教不興,百姓生活都無著落,光憑全金髮也無可奈何。
而且沂蒙山區幅員遼闊,山路縱橫,十里一村,五里一寨,就算有人願意送孩子去學習,也沒法兼顧。
七八年下來,也只收攏了數百孤兒,編練成了童子軍,但想向七俠書院一般讓他們安心學文習武,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明教很多高層軍官自己都大字不識幾個,還指望他們能教孩子讀書麼?
這種情形直到七俠派陸陸續續抵達山區之後才有所改善。
七俠派的內門弟子大多有擔任帶班師兄的經歷,對於教導孩子讀書啟蒙頗有心得。
所以全金髮便將其中一些人發派出去,他也不指望山中之民能夠有多大學識,只要求這些人能夠識得幾百個常見文字,學會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便好。
於是第一批掃盲班便在沂蒙山區開設起來,一般相鄰的三四個村子,就開設一個班,在農閒之時便教人識字。
七俠派的識字教材如今比起早年的千字文要更加簡單,常見的兩三百個漢字,直接程式設計了幾首口水小調,唱著唱著,就記住了。
不但是小孩子,就連大人也跟著一起學。
兩年後,山區內便多了不少能認識數百漢字的青壯,其中有口齒伶俐的,透過考核之後直接被收入到五行旗中,擔任教習,有算賬精快的,便加入軍中後勤,負責排程糧草。
升官發財,那是植根在百姓骨子裡的願望。
見到一大批人進入五行旗中當官,百姓向學之心終於被激發出來,特別一些有適齡孩童的,都把孩子送到了附近學堂之中。
柯崇雲看著姐弟兩拿來的書冊,不由笑了起來。
兩人問的題目是一道不算太難的應用題,說的是前線只剩軍糧二十萬石,每天消耗五千石。若運糧補給,二十五日可達,途中每日消耗一千石。問需要運送多少糧食,才能讓前線將士堅持90天?
姐姐的答案是要送二十七又二分之一石。
但弟弟卻有不同看法,他說姐姐的演算法不對,他說運送糧食的人每天要吃一千石,到了前線之後,要是不回來,那麼每天就要多消耗一千石,若是直接返回的話,還要帶上二十五天的糧食,後者的話只要再加上返回的消耗便可,若是不回來了,就要看哪天去送糧,送得早了,就要多消耗些,送的晚了便可以少消耗些。
柯崇雲看到姐姐的答案時,不由點了點頭,十歲的女娃,放在七俠書院也就是三四年級的樣子,她的算數水平已經達標了。
等他聽了弟弟的答案之後,就更加驚訝了。
這男娃比女娃小了兩歲,不但數學功底紮實,看待問題也十分全面,當真聰明得很。
柯崇雲見獵心喜,不由問道:“你們兩個叫什麼名字?”
女娃道:“我叫郝圓,我弟弟叫郝定。”
郝定道:“老師你還未說我們到底誰說得對呢?”
柯崇雲道:“從題目上來說呢,姐姐的答案就夠了,不過郝定你的答案則更加完美,因為這個題目本身出得不夠嚴謹。數學之道終究是用來服務於實際事務的,所以你們兩個都對,只要你們在書寫答案的時候把思路和想法寫清楚,就可以了。”
郝定聞言後頓時臉誇了下來,姐姐卻笑得很開心,因為姐姐比弟弟認識的字多,姐姐能夠將思路說清楚,但弟弟卻做不到。
柯崇雲見狀,便對弟弟道:“不要緊,你直接寫你算出得答案便好,若是你的老師罰你,我便幫你教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