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柯蓉兒在黃土高原上的小村莊裡如何療傷修養,度日如年。

她的兄長柯崇雲則是離開了終南山,花了五六天的時間,一路來到了青唐道東端的西寧城。

柯崇雲從桃源返回終南山古墓,陪李莫愁呆了兩天。

李莫愁收到柯崇雲所贈的寶劍,十分開心,特別是看到劍鞘上刻著“扶搖青雲上,人間莫愁容”登時喜不自勝。

只是她睡寒玉床的功夫還沒有練成,暫時不能陪柯崇雲同去西域。

柯崇雲到達西寧城後,徑直去了城東十里外的隘口大營,去拜見韓寶駒。

西寧城是一座商路重城,自李唐沒落,五代亂世,此地便淪為吐蕃的地盤,後來吐蕃也是分裂瓦解,北宋與西夏先後崛起,此地便成了夏宋爭奪的焦點,神宗之後,此地便落到了北宋手中。

再後來金國滅北宋,金人便佔據了這裡。

因為柯鎮惡的亂入,開禧北伐比歷史上的結局好得多,西軍在叛變爆發之前便被柯鎮惡瓦解,戰力基本儲存完整,十萬大軍奪回了京兆地區,封鎖了潼關,關隴以西的金人便成了無根之萍,最後金國為了收縮兵力對付日益崛起的蒙古,便將這裡的軍隊借道西夏,撤回了河北。

隴西之地大半歸順了宋國,不過南宋此時早就有了海路商貿,加上西北苦寒貧瘠、流匪眾多,所以對於重開西域絲路的熱情並不大,西寧距離長安又過於遙遠,出兵不利,所以雖然名義上已經歸宋,但宋廷根本沒有派遣官員和駐軍。

西夏是金國的屬國,金人撤離隴西,但卻並沒有將西寧交給西夏,西夏國力早已不似從前,雖然有心掌控此地,又怕觸動金國和宋國的敏感神經,所以雖然派遣了官員去了西寧,但卻沒有派遣軍隊。

再後來,柯鎮惡肅清青海境內盜匪,編練出了一隻近萬人的護衛軍,對外稱為僱傭兵,接受各地商賈僱傭,充作護衛往來西域商道。

為了保證利益,馮蘅安排了五百重甲步兵、五百重甲騎兵、一千輕騎兵駐守在西寧城東的隘口,算是守衛青唐商道的東邊門戶,同時也方便對過往商隊收取過路費。

馮蘅很會打點,每年都會付出一定量的錢財給西夏,所以西夏對此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至於宋國這邊,反正也鞭長莫及,加上絲路通暢,關中的稅收也能稍有提高,便也默許了下來。

白駝山勢力雖然實際上控制了青海境內的商路,卻沒有更近一步發展民生的打算。

因為這裡的自然環境比較複雜,屬於半農耕半遊牧的社會,發展農業的管理成本太高,還不如放任各個部落自行發展,只要不威脅商道,白駝山便不予理會,反而這些部落村莊也需要一個安穩的商道交換物資,如此也算是相得益彰。

如今的西寧城,城主雖然名義上是西夏貴族,但實際上形同傀儡,只是柯鎮惡勢力與西夏的一個聯絡緩衝而已,根本沒有什麼實際全力,西寧城實際上就是一個由商人自發管理的自由的貿易城鎮,十分熱鬧。

若是全金髮在此,定是十分喜歡,但是相對而言,韓寶駒更喜歡與馬匹呆在一起,所以一般沒有大事,作為白駝山設在西寧城的總管事,他都會住在城東的軍營裡。

柯崇雲來到西域第一個拜會的自然是這個三叔。

韓寶駒早知道柯崇雲要來西域,看到柯崇雲過來也是十分歡喜,上來就給了這個大侄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才問道:“怎麼只有你一個人,蓉兒那丫頭不是跟你一起的麼?”

柯崇雲反問道:“她使計把我撇下,自己先過來了,怎麼還沒到麼?”

韓寶駒最喜歡小女孩,李莫愁、柯蓉兒都喜歡與他親近,若是柯蓉兒到了西域,肯定會第一時間來見他,既然韓寶駒都沒見到,那定然是還沒到了。

柯崇雲也沒有太過擔心,他是一路飛過來了,柯蓉兒沒有那個本事,加上她向來愛玩的性子,路上耽擱點時間,一點也不奇怪。

陪著韓寶駒在西寧呆了三日,不見柯蓉兒到來,柯崇雲便又上路,兩天後抵達日月山,遇到韓小瑩與張阿生。

日月山是青唐道上的一個重要樞紐,周圍水草豐茂,地域廣闊,柯鎮惡在馮蘅的建議下,將此地當作了最重要的一處據點,白駝山組建的七千輕騎兵,一千重騎兵沒有任務的時候便在此處休整。

馮蘅也有意將重心慢慢從白駝山轉移到此處,從而漸漸擺脫白駝山原本勢力的隱患。

白駝山舊部雖然懾服於柯鎮惡的武力,但是私底下還是有一部分人心中想念往日的自由自在的時光,不喜歡柯鎮惡相對嚴苛的規矩。

一個勢力發展壯大了,其中自然會有派系爭鬥,馮蘅權衡利弊,決定把願意接受嚴格軍事管理的那一幫人以方便訓練的理由調離白駝山,在青海湖一帶駐紮發展,不與江湖氣甚重的白駝山江湖人人士太過親近,在地域上將他們分開,又派遣哲別以蒙古草原上的方式進行管理,漸漸洗刷掉他們身上的江湖匪氣。

張阿生韓小瑩夫妻作為柯鎮惡最信任的兄弟,雖然不懂什麼管理,但武力不凡,坐鎮日月山,自然也是輕鬆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