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陽指初創之時本是一門點穴解穴的功夫,加上一配套配套的導氣歸墟的法門,但先輩們經歷亂世不得不以此功法與敵人廝殺,便使得這門功夫多了一股殺伐之氣,段氏子弟自然人人修煉。不過自太祖皇帝建立大理國之後,先祖以為弟子太多,資源有限,公平起見,便以太祖的境界,將一陽指劃分成了九品,其中一品最上,那自然是太祖那一等的境界,九品最下,那是初學入門,剛剛領會點穴要旨的境界。這境界劃分純是一個外在判斷標準,以為資源分配作為衡量的標尺,並不影響修煉,故不在功法之內。”

聽著一燈大師解說,柯崇雲緩緩點了點頭,又問道:“師父可否跟我細說一番,讓弟子也能有所對照。”

一燈笑道:“這本也是要與你說的,又有什麼不可。這第九品剛才也說了,就是入門,能夠認出人體各大穴道,能夠以點戳的手法擊打,便算是九品,初學者,只要腦子不太笨,月餘時間便能掌握。”

接著又道:“八品的時候便要求在實戰中能夠精準的打擊敵人的穴道,不過此時仍是肢體外力,不涉及內功,到了第七品,內力滋生,已經可以將內力灌注指尖,威力倍增,阿沅你也見過了,她便是這個境界。”

柯崇雲點了點頭,道:“不錯,阿沅姑娘指間勁力勃發,很是厲害,我的師弟師妹們在她這個年紀,能有這番造詣的,也不多見!”

一燈笑道:“那也不過是佔了功法的便宜,我之前提過,這一陽指的功夫前期修煉速度在諸多內功中也算是快捷的,到了第七品往後便是內力積蓄的一個過程,想要達到第六層,便要以內力緩緩溫養經脈竅穴,這是一個水磨工夫,等內力在體內自由流轉,便是第六層,我這四個弟子除了三通之外,都是這個境界。三通本是御林軍總管,又是我的貼身侍衛,受我指點最早,所以如今已經摸到了第五層的門檻。到了第五層,內力已經可以從指尖打出體外。從這一層開始,便算是這功夫的一個大分水嶺,自此對資質悟性的要求要高了不止一籌,往往悟性不佳者,終生難以突破。別看三通第一個摸到這個境界,但恐怕已經到頂了,伯真、青山恐怕也會卡在這一層,唯有子柳,悟性更加,心性豁達,或許能夠更進一步。實際上,若單以實戰論,此刻子柳已經是四人中的第一了。”

柯崇雲知道功力深淺並不能代表武功的強弱,譬如全真派的掌教馬鈺真人,內力渾厚,幾乎不在周伯通之下,比丘處機高出一大截,然而實際的戰力反而不如丘處機,若不是學會了老頑童的空明拳和雙手互搏之術,恐怕連王處一也比不過。

一燈大師接著道:“第五品能將氣勁打出體外,但勁力散亂,距離稍遠便消散無形,並無多少殺傷力,還需靜心修持,凝練,等到能偶將氣指凝於指尖一尺凝而不散,刺穿木片便算是達到了四品,這不但對功力有所要求,對控制力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便是我說他們三個終身難以達到這一境界的原因,若論內力,三人或許能夠滿足,但悟性就差了那麼一點了。”

柯崇雲點了點頭,忽然又想到了什麼,道:“這控制指力想來是與精神有關,全真心法最能練氣化神,對精神力的增長頗有效用,若是兼修,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燈微微搖頭,道:“內功一道最忌繁雜,一陽指專修純陽之氣,與全真心法修煉的陰柔內力相沖,他們功力不夠,難以相容,勉強修煉不是毫無寸進,便是走火入魔,你也當謹記,我之所以傳你一陽指,也是見你所修的同樣是陽剛內力,相輔相成。”

柯崇雲忙道:“師父說的是,我的叔伯們也常教我貴精不貴多,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倒是我想岔了。”

一燈大師道:“少年人心思跳脫一些那也是正常的,一陽指的一陽,取的是復卦中,一陽在下,五陰在上,之意。此時一陽雖然很微弱,但它卻代表著勃勃生機,它就像一棵剛剛發芽的樹苗,內裡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正是對應著少年心性。我這四個弟子修行一陽指的時候都已經差不多到了而立之年,這也是他們再難有精進的原因之一。”

柯崇雲點了點頭,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武功本就是如此,越是高明的武功,往往對修煉的時機要求越嚴苛,譬如朱聰修煉的明鏡圖決,入門需要順應四時之變,又比如柯鎮惡修煉的龍象般若功,最好是在十八九歲時開始修煉,太早會損傷骨骼對身體有害,太晚則身體僵硬,難達高明的境界。

一燈大師見他模樣,笑了笑,繼續說起品級劃分,道:“到了第四品往後,便是我段氏嫡傳也少有人能夠達到,所以劃分便不在那麼精細,只看氣指能發出的長度以及穿透力,便可。”

柯崇雲道:“師父方才說我再凝練一些便是三品,也就是說一丈的距離便已經算是三品入門了吧!”

一燈搖了搖頭,道:“單以長度而論,那是不對的,譬如三通,若是全力打出,氣力或許也能吹動一丈外的樹葉,那又有什麼作用,你雖能凝一丈的氣指,但一丈之末,不能洞穿朽木,那自然是差了火候,也就是你內力品質極佳,才有此效果,等你控制力再進一步,一丈之外洞穿鐵甲,便是第二品的造詣了,你看。”

說著抬手對著門外的一塊大石一指,那石頭上頓時多了一個手指粗細兩寸長的小孔。

柯崇雲估算距離,足有一丈三尺有餘,不由暗暗佩服,當下走到門口,距離那石頭七八尺的距離,發力一指,卻在石頭上留下來一個碗口大的印子,未能深入一分,心知這是內力不夠凝聚的緣故,不由有些沮喪。

他知道便是自己距離再近一些,或許能夠一指將這石頭打碎,但絕對沒法在上面留下哪怕半寸的小孔。這不是內力的多寡的問題,而是對內力的掌控不夠到位。

一燈大師能有如此造詣,那是因為幾十年的苦練,而他之所以能打出一丈遠,卻不過是憑藉深厚的內力,控制力不足,一丈與一尺,威力其實差距不大。

一燈安慰道:“多多練習便可,七尺之外,洞穿一寸厚的松木板,便是第三品境界,兩丈外威力不減,便是第二品的境界,若能五丈之外,輕鬆穿透木板,那便是第一品的境界了。我如今也才是第二品的境界,再往後如何,我也只是按古籍記載轉述,不過以我之見,一味追求距離反而失卻了武道正途,我能在兩丈遠的距離打穿木板,同樣的內力一丈尺內便能在這更加堅硬的石頭上留下兩寸長的孔洞,若是拉到身前五尺,便能直接洞穿。而且越是靠近,不但威力越大,留給對手的反應時間也是越短,自然更加凌厲,所以你日後修行之時莫要貪圖距離,還是要以凝練內力為要。”

柯崇雲當即抱拳:“謹記師父教誨。”

一燈笑了笑,道:“時候不早,咱們先吃點東西,下午我在指點你臨戰之時身法與指法的配合。”

柯崇雲自無不可,午餐之後,稍作休息,二人便去了前面荷塘邊,山頂狹窄,反倒是這處地方空間最足。

“步伐與身法的要旨我上午已經跟你說過,下面我完整演練一遍,你看好了。”一燈大師說著便躍入空地上,先將步法與身法演練了一遍,接著又配合一陽指的指法招式,又打了一遍。

柯崇雲越看越是驚奇,心道,早先看阿沅姑娘的輕功,便覺眼熟,眼下看到師父完整使來,竟然與凌波微步有七八分相似,當真是奇怪。

“看清楚了麼?”一燈演示之後,轉頭問道,卻見柯崇雲面露驚奇,神遊天外,不由蹙眉。

柯崇雲回過神來,道:“師父,我走一趟步法,您看一看!”

一燈非是嚴苛的師父,對柯崇雲適才的輕慢便不放在心上,聞言點了點頭,讓出了位置。

柯崇雲當即將凌波微步走了一遍。

一燈大師初看時還有些皺眉,心道以他天賦怎麼頭幾步便走錯了,但在看下去,卻又發現不對,接著便是驚訝了。

等柯崇雲走完一遍,一燈才問道:“你這步法雖與我所教極為相似,但卻更加精妙,這當真是匪夷所思。”

柯崇雲道:“師父勿怪,這步法叫做凌波微步,是我……”

一燈不等他說完,面色一驚,道:“什麼?你說這就是凌波微步?你從何處得來的。”

柯崇雲不知他為何如此激動,當即解釋道:“這是我七俠派最上乘的輕功之一,據說也是當年那位少林高僧所贈。”

一燈搖頭道:“不對,這步法深藏道韻,逍遙自在,絕不是佛門功法。”

柯崇雲對這些往事也所知不多,只好道:“或許那高僧以前是個道士。”不過又覺得此言太不合理,不由也是搖頭,旋又反問道:“師父也知道凌波微步,不知是從何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