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等柯鎮惡他們第三次來這京兆府,看到的便是這麼一副蕭條的氣象。

這個時候,距離他們從河池大營離開,已經過了兩個月有餘。

兩個月前,他們殺死了吳曦,嫁禍給金人刺客,接著李好義等剩餘將領按照計劃,花了三日的時間接手了死去將領的部隊,誓師北伐。

在安丙的提議下,宋軍假意獻投四州於金兵,將金兵一萬精銳從驀關放入,待其從背後攻打大散關之時,埋伏在周圍的宋兵大舉攻擊其後,與大散關守軍裡外夾擊,一舉將這萬人覆滅。

接著,興元帥劉甲,帶兵兩萬,走儻駱道,出兵周至,吸引了關中最後的金兵主力。

李好義親帥五千騎兵,並三萬步兵直接兵出大散關,走陳倉故道,一舉攻入了關中腹地。

整個南宋,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便是吳家在蜀中培養起的這隻大軍,他們常年與金人摩擦,戰鬥力雖不見得超過金兵,但大多都是上過戰場的。

吳曦有謀反自立的底氣,便是因為蜀中的這十萬大軍。

也正是因為吳曦想要自立,一直按兵不動,為了敷衍朝廷,這十萬大軍日日操練,準備十分充足。

因此戰事一起,大宋的西路軍便勢如破竹的攻入了關中。

加上柯鎮惡五人提前入關,刺殺了不少金兵將領和官員,使得宋軍幾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便順利的攻下了長安,總共才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而已。

這也是因為金兵大將,坐鎮開封府的僕散揆將防禦的中心放在了開封府,抽調了關中的精銳,整個關中便只有一萬精銳的金兵,其中還有五千被殲滅在了大散關內。

剩餘五千精銳在周至鎮守儻駱道,得知李好義攻入關中,直接放棄了關內,躲入了潼關。

餘下鎮守各個城池的金兵,都是強徵的青壯,編練不過兩三個月的新兵,總數不足三萬,無論戰力還是戰意,都遠不是金人精銳能夠比擬,又分散在各城,自然被宋軍分而破之。

李好義的大軍與劉甲的兩萬大軍於長安城下會師,一舉拿下這座城池。

不過宋軍的攻勢便到此為止了。

因為僕散揆在戰爭一開始便踩去了死保中原的策略,關中物資全都調集到了開封,導致京兆府物資匱乏,流民遍地,盜匪四起。

跟四十年前,隆興北伐完全不同的是,關中百姓對於宋軍的攻擊,並沒有夾道歡迎,反而表現的十分敵視。

金人統治關中已近百年,當地的漢人百姓早已不把自己當作宋人,況且北伐期間,他們有不少親人子弟死於宋軍之手,更是將宋人當作了仇寇。

沒有物資,不得民心,盜匪四起,宋軍只能從漢中調集物資,於是,劉甲率軍鎮守長安,併發榜安民,李好義帶領一萬大軍於潼關下佈置防禦,防之金兵反攻。

雖然攻勢受阻,但西軍的戰果早已超出了朝中大臣們的預期。

金人得知關中失守,乾脆不管不顧了,直接以五千精兵,帶領三萬新募的青壯新兵,扼守潼關要塞,而原本計劃發動的楚州攻勢反而加緊了腳步,大宋東南防線岌岌可危!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