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土坯房,卻也不小。院子倒是柴院木門,可沿牆種的金菊開的正盛,院裡裡種著幾棵冬棗書,果實累累,瞧著一派田園好風光。

老爺子家這條件,一看就不差。反正比七尋更覺醒前世記憶那會兒,她家的條件要好的多。

到了家門口,七尋搶著付了僱牛車的錢,老爺子倒也沒爭。院裡正用柳條編籃子的一位三十來歲的中年男子聽到動靜,忙放下手裡的活,迎了出來。

看著七尋幾人,有點侷促,還沒開口,七尋便上前見了禮。

中年男子忙回禮,又問老爺子:「爹,這幾拉是?」

老爺子笑道:「入城遇上的貴人,是咱們小公爺的朋友,想來咱鄉間看看,我便請了家來,快讓你娘出來見個客,再整桌好席面。」

說著話,便把肉和魚,遞給了中年男子。

又和七尋幾人介紹:「這是我大兒子。」

老爺子兩個兒子,一個閨女,都成了親。兩個兒子生了四個孫子,兩個孫女,也算是人丁興旺。四個孫子裡,三個到了入學的年齡,都送去讀了書。還有一個孫子兩個孫女,打算以後也叫讀書呢。

自從大夏出了位女文聖。如今但凡有條件,長輩又開明的人家,女娃子也是可以讀書識字的。

畢竟,現在除了京城的兩學院府,如今府學縣學,也都招收女學子了。

老爺子先前路上閒聊時還感嘆:「還是如今百姓生活條件好了,家裡有了餘錢,可不就花在兒孫身上了?若是以前,咱們這種百姓人家,哪個有條件送女娃子讀書啊。」

一行人進了院裡,中年男子朝著院裡叫道:「娘,家裡來客人了。」

屋裡老爺子的老伴,一位老婦人,領著兩個兒媳,拉著一個小女娃兒,抱著兩個奶娃子,便迎了出來。

至於老爺子的二兒子,這會兒正在地裡幹活,並未在家。

一看七尋幾人氣質不凡,顯見不是一般人,老婦人婆媳三人皆很拘謹。

老爺子姓武,七尋主動上前,笑道:「見過武奶奶,三位武家嬸嬸。冒然上門打擾,給您們添麻煩了。」

老婦人忙擺手:「不麻煩不麻煩。」

七尋這才遞上自己準備的兩盒子禮物。

來人家做客,總不能空著手。

老婦人推辭,七尋笑道:「您若不收,我們可不好意思在您家裡吃飯。」

老婦人看向老爺子,見老爺子點頭,這才收下。

七尋又摸出一把糖來,遞給三個小娃兒。

別看人家小,卻很懂禮,明明饞著那香香的糖,硬是忍住了,隻眼巴巴的看自家爺奶,見老婦人點頭,三個小奶娃兒才收了糖。不用大人提醒,便奶聲奶氣的給七尋道謝:「謝謝姐姐。」

七尋笑著揉了揉站在地上的那個大點的女孩兒的頭:「不用謝。這糖是我自己做的,你們嚐嚐喜不喜歡。」

一行人被請進堂屋裡。

老爺子家裡和院裡一樣,收拾的很是整潔。可見這一家子都是愛乾淨的勤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