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奈菲魯塔莉問過羅文:

“你是怎麼判斷戰場局勢的,為什麼每次都能遊刃有餘?”

論治國外交,奈菲魯塔莉有著絕對的自信。

但要是在真正的戰場上,奈菲魯塔莉對於即時戰略的判斷,則要遠遠遜色於眼前這個男人。

面對摯友的好奇,羅文認真想了想,最後回答道:

“這個,得看‘人’。”

奈菲魯塔莉有些不滿這個回答。

“你的意思是說,你天賦異稟,其他人無法做到?”

“不不,不是這個意思。”

羅文連連擺手,“我的秘訣就是——‘看人’。”

“嗯?”

奈菲魯塔莉挑了挑眉毛,表示不解。

羅文則繼續解釋道:“所謂戰爭,其表面目的往往有很多種,但核心目的卻都只有一個——”

“利!”

“一切戰爭,都與參戰方的利益相關。”

“有利可圖——只是一個事實,沒有褒貶,也無關善惡。”

“入侵別國搶佔國土——是為了己方的利;搶佔財產充實國庫——是為了己方的利;掠奪資源威懾他國——是為了己方的利。”

“但反過來,保家衛國奮起反抗——是為了己方的利;捍衛和平維護正義——也是為了己方的利!”

羅文撥弄著沙子,笑道:“只要明白這份‘利’在哪裡,便可掌握對方的目的。”

奈菲魯塔莉若有所思,推測道:“你是說,只要得知了參戰方的目的,便可以預判他們的行動?”

有一說一,有點怪。

畢竟,這種透過目的反推行動的邏輯,在任何一本軍事戰例分析書上都能看見。

奈菲魯塔莉不相信那位被將士們譽為【金色黎明】的男人,會使用如此簡單的理論。

“不。”

果不其然,羅文搖了搖頭,“推斷到這裡,還只是一半而已。”

“因為參與戰爭的不是冷冰冰的資料,而是無數活生生的‘人’。”

羅文說到這裡,忽然反問道:

“‘人是不會拘泥於一種規則之下的生物,我們不會讀心術,自然也無法得知對方腦海裡的思考,所以才沒辦法準確判斷戰場局勢’——你一定是這樣想的吧?”

奈菲魯塔莉點了點頭。

這還用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