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裡是樂西橙。
那麼。按照慣例。
感謝看到了這裡的各位。
你們都是真正的勇者。(鼓掌
首先檢討一下自己——這一卷寫得實在是太長了。
吸取教訓,之後不會再寫這麼長了。
然後。來複盤這一卷。
覆盤之前,先提出第一個問題——
這一卷的受害者有誰?
……
……
本卷的主題其實很簡單——
家庭暴力。
在一開始,就給出了受害者“小女孩”,並在隨後給出了加害者“女人”。
但這又不僅僅是父母虐待孩子的故事,而是【家庭惡性迴圈】的故事。
正如本卷最後一章葉洛所述——“家庭所擁有的傳承功能,不僅可以傳承溫暖,也可以傳播毒素。”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在有毒家庭長大的孩子,有很大的機率也會染上毒素。
——分明是被自己的父母虐待著長大,無比痛恨這種人,但長大後往往也會變成這種人。
本卷中的女人就是如此。
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女人小時候便在家裡受盡折磨,終於長大成人了,卻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她最厭惡的人——她的媽媽那樣的人。
現實中也是如此。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中,往往是深受此苦的女性在成為人母后會變本加厲地加害自己的後代。
所謂,惡性迴圈,便是如此。
這也是本文為什麼一直用“女人”和“小女孩”來指代,而不是名稱。因為這種代詞,以及代詞之間的遞進關係,更能體現出【迴圈】的這種特徵。
另外,也是為了更便於使用“詭計”。
對於解謎而言,詭計是非常重要的。
本卷的詭計很簡單——身份替換。
女人口中的“賤人小孩”,日記本中“看著弟弟死去卻見死不救的女孩”,似乎都是在暗示小女孩。但其實卻是女人。
但為什麼女人要將那段記憶強加了自己女兒的身上?
這就要提出一個問題了——讓女人【異化】的引爆點是什麼?
是她當初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弟弟淹死麼?
是她開始虐待自己的女兒麼?
是。卻不全是。
真正的點應該是,她如此虐待自己的女兒,卻發現她的女兒卻仍然保持著一顆純淨的心。
“明明都是身處於淤泥之中長大的,憑什麼她沒有墮落?”
“憑什麼都是在有毒的家庭長大的?我中了毒,你卻沒有。”
——這是引爆點。
所以,女人對小女孩的仇恨並不是“自己的兒子被殺死了的仇恨”,而是——
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