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害死”,聽上去就讓人驚心。而故事的來龍去脈還得從劉融的祖父開始說起。

當年華滿樓已經進入經營危機,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而那時劉融的祖父並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他只覺得可能是因為店鋪實在太老,有些事情需要改變。

出錢將店面重新裝修,並且貼出告示招募廚師,要求有經驗、有創意的優秀廚師。

告示一出,路過的人不少指指點點。其實酒樓招廚子不稀奇,稀奇的是華滿樓竟然對外招廚子。

要知道華滿樓可是一脈相承的酒樓,每代主廚都是父傳子,學徒是收,但從來也沒做過別人家的菜。華滿樓只做華滿樓的特色菜,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現在居然要請外來廚子,還要有創意,你說這算不算新聞?

然而這麼做其實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對於客人來說,來華滿樓就是要吃他家的特色菜,如果換了廚師,不做他們家自己的菜,那華滿樓本身存在的意義也就沒了。

劉融的祖父並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其實是加速酒樓的死亡,他盲目地認為客人不來是因為嫌棄菜式太舊,完全沒想到實際上是他本人的技術比起父輩差得太多。

告示一經貼出,不久後便來了應徵者。那是一位與招聘條件十分符合的青年,年紀輕輕廚藝不凡,並且擁有自己的獨門菜式。

他的名字叫何充,是“靈溪”菜系的嫡傳弟子。由於靈溪菜的規矩是“獨傳”,也就是每位師父一生只能傳授一名弟子,因此何充所做的菜可以說是獨家。

吃過何充做的菜後,劉融的祖父讚不絕口。小夥子能幹又有上進心,最難得是性格好,做人做事都挑不出毛病。這樣的員工實在不好找,必須趕緊將他留下來。

於是何充便留在了華滿樓。作為一名年輕廚師,他想要的其實不是高額薪資,而是開設酒樓的經驗。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擁有一家自己的店鋪,為此他有必要找個地方先學習一下經營理念。

事實證明何充的選擇是正確的,華滿樓在本地享譽盛名又是百年老字號,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學到的東西很多。而華滿樓也因為何充的到來,生意明顯有了起色,儘管本家的特色菜已光芒不再,但能賺錢就是好事。至少劉融的祖父是這麼認為的。

何充在華滿樓擔任大廚半年,期間不但學會了很多東西,還與華滿樓老闆的兒子,也就是劉融的父親劉峰成為了朋友。

劉峰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富二代,他為人熱情大度且十分喜愛烹飪。尤為難得的是此人還非常勤勞,雖身為酒樓的繼承人,可他整日待在廚房中受著煙火氣,完全沒有一點公子哥的傲慢。

何充起初不知道劉峰是酒樓的少東家,以為他穿著簡樸幹活勤快,不過是個打工的。何充只把劉峰當做是廚房的學徒,日常工作中不免呼來喝去,又因為他這個人比較嚴格,態度方面肯定是十分惡劣。

時間久了,有人實在看不下去,於是便告訴何充實情。得知真相之後,何充先是感到一絲惶恐,說到底自己是打工的,對主人家理應要有一些尊重才是。

回想起日常的不敬,何充大感自己行為無禮,於是便跑去向劉峰道歉。可劉峰

(本章未完,請翻頁)

卻完全不在意,反倒感謝何充讓他們家的酒樓重新煥發生機,也讓他學到了很多。

透過這件事之後,兩人關係變得十分融洽。何充年長劉峰五歲,劉峰平時都叫他何大哥,並且以一個學徒的姿態向他虛心學習。

時間又過了幾個月

有一天打烊之後,何充與劉峰一同在廚房內飲酒。也許是因為多喝了幾杯,何充藉著酒勁對劉峰說:「兄弟啊……哥過幾天就要走了……」

劉峰一聽大驚失色,連酒都醒了。現在酒樓全靠何充撐著,他這一走不是完了嗎?於是懇求道說:「大哥你可不能走,你這一走酒樓怎麼辦?」

何充拍著劉峰肩膀說:「沒辦法呀,兄弟……前幾天收到書信,說我老婆病了。家裡孩子還小,不回去不行啊。」

何充當時已經結婚生子,兒子時年兩歲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何充之所以放下家小出來打工,一方面是需要錢,另一方面也是急於開店,想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既然人家確實是有自己的困難,劉峰也不便多做挽留。他只是開始擔心酒樓的未來,現在顧客們都衝著何充的手藝來,他走以後該如何經營呢?

正在苦惱之時,何充也不知是因為醉酒還是有什麼用意,居然拉著劉峰的手說:「兄弟啊……哥呢……平時跟你關係不錯。這要看要走了,也沒啥好送你的。就讓你看一樣東西吧,當做是這些日子我倆情義的證明。」

注意是看,而不是給。究竟是什麼寶貝這麼珍貴,看一眼就算是情義了?

何充把劉峰帶到自己房間,他平時單人住一間,這是他入職前的要求。

從床底下拿出包袱,包袱裡取出幾本書。

「靈溪菜譜!?」劉峰驚呆了,這可是絕不外傳的東西,難怪何充認為看一看就是情義。

靈溪菜譜一共五本,分別為煎、炒、燜、燉、蒸,以製作手法分類,記載著靈溪菜系中所有菜品的具體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