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

砰!!

黑夜中的沉悶響聲,像兩根巨型原木互相撞擊,又好似多人推動的攻城錘,一次又一次敲打著城門。

然而以上均不是事實,真正發出這種響聲的並非什麼大型器具,而是兩個男人的拳頭。

馮仲清和管通在夜幕下赤手相搏,月光為他們劃出擂臺,這場決鬥無需裁判與觀眾,因為唯一的勝利方式,就是將對方打到站不起來。

砰!!

拳頭對撞的聲音時刻響徹,無論打在骨頭還是皮肉上,效果都與捶鼓異曲同工。

“好響的聲音呀!”一旁的媚兒感嘆道,“為何他倆打架會有那麼大聲音?”

此乃“氣震”!

眾所周知兩個物體互相撞擊能夠發出聲音,而當物體的力量足夠強大且勢均力敵時,撞擊所產生餘波便會刺激耳膜,聽上去就好像在打鼓一樣。

並且由於力量強到足以令空氣扭曲,每當餘波產生,四周空氣便會劇烈抖動,因此這種現象被稱為“氣震”。

馮仲清與管通的戰鬥絲毫沒有詭計可言,就只是最直接的互相擊打,拳拳到肉,比的是力量和堅韌。

這樣的戰鬥已經持續了十分鐘左右,這段時間雙方以每秒數拳的速度,在近距離貼身攻防。

對於馮仲清的耐力,管通打從心底表示吃驚。

如此長時間的戰鬥,對方的攻勢絲毫不減,完全看不出要被壓倒的頹勢。

按理說馮仲清的修為比管通低很多,比力量的話應該不如他才對。

他是如何做到平分秋色的?

對此,管通感到萬分疑惑。

而事實上管通的想法有盲區,誠然,馮仲清的修為的確比他低不少,但近身肉搏不使法術攻擊,這樣的戰鬥靠的可不只是仙力。

修士可以透過法術強化自身力量,而仙力的強弱決定提升力量的倍率。

沒錯,是倍率。

這就意味著,施術者原本的力量越強,他使用強化法術的效果就越好。

馮仲清修為不如管通,強化力量的倍率沒管通高,然而他原本的力量卻遠遠大於管通,因此即便在倍率上存在差距,依然能夠勢均力敵。

管通很快也察覺到了這一點,即便是一介武夫,這種最基礎的法術理論也還是知道的。

可正因瞭解真相,他的內心反而遭到很大打擊。

難道自己苦心鍛鍊兩百多年,到頭來還沒一個百歲不到的人強?

天賦——這是世間最無奈的事,同時也是失敗者最不願承認的事。

管通一瞬的分神給了馮仲清機會,他以手刀插擊胸膛,隨即手指彎曲再發勁,最後握拳三次發勁。

一拳三擊!

打得管通連退五步有餘!

重新站定,腳下的深溝顯示其堅持是有多勉強。

馮仲清收招運氣,目視對手橫眉冷對。說實話,近身肉搏到今天為止他還沒輸給過誰。

然而同樣的話管通也想說,自他習武修煉以來,從來沒有在肉搏戰中處於下風,更別說是輸給比自己修為低的人。

自覺尊嚴受挫,管通決心使出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