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從來沒有考慮到,在千古唯一的始皇帝眼中,誰能更贏得自己歡心,誰才能更有機會去做未來的皇帝。

毫無疑問,目前嬴政在自己所有的子嗣中,只喜歡扶蘇。

相較於趙高,蒙恬是很清楚瞭解這一點的。

“沒什麼,可能也是本將軍道聽途說罷了。我與你父王已經多年未見,當初若不是跟隨你的父王南征北戰,只怕也沒有我現在的地位。”

這番話,並沒有誇大其詞的成分。

若不是嬴淵重用了蒙恬,只怕要等到一統天下之後,對方會發跡,然後逐漸成為軍中新一代的領袖。

畢竟,按照歷史的情況來看,蒙恬在一統天下的戰役當中,所作出的貢獻確實很少。

但是他的父親蒙武卻出力頗多。

然而由於他提早發跡,也導致了很多戰役,沒了蒙武的參與。

不管怎麼說,蒙家足以稱得上是忠烈之家。

對於他們這些老一輩的將領來說,最為尊重的將軍,只有三人。

王翦、楊端和、嬴淵。

中間的那位已經去世了,取代他地位的將軍乃是他的好侄兒楊熊,是與章邯齊名的存在。

如果不是因為趙高與胡亥的各種華陽作死,人才濟濟的大秦,也不至於走到滅亡的那一步。

最起碼,也可以在函谷關內苟延殘喘著。

蒙恬、王賁、章邯、桓齮、李信等人,哪一個拎出來不可以與張良、韓信、項羽等人相互媲美?

說到底還是被奸臣所害。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從古至今都沒有什麼錯。

可惜縱然是到後期手握兵權的章邯,也不敢殺了趙高以儆效尤,反而在行軍作戰的過程當中,被趙高橫加干涉,顯得處處制肘。

“將軍還是過謙了,我曾經聽父王說,當初軍改之時,要是沒有將軍的大力支援,只怕會困難重重。”

要說大秦一統天下後歷經的最大波折是什麼,還是要屬軍改一事,而並非是嬴淵的馬踏江湖。

那次軍改,足以讓大秦的軍隊實力傷筋動骨,但就從這方面來講,嬴淵對於軍改的效果還不慎滿意。

嬴政對待那些有功之臣,實在是沒有忍下心來揮起屠刀。

“軍改之時,本將軍倒是與齊王有過一次商討,對王爺來說,那次的軍改,不過是動動皮毛罷了。

真正要改善大秦的軍政,還是要靠你們後輩,畢竟,商君的法已經持續在秦國百年有餘,想要改變,不是一代人就能夠完成的壯舉。”

現在他們都很清楚,如今天下一統,商鞅留下的苛刻律法,已經不適合來治國了。

英明神武的始皇帝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只是他要改變起來,仍然需要有一個過渡的過程。

更何況,帝國還要發展,還要修建長城,根本沒有時間慢慢改善律法。

“將軍,陰陽家的人到了。”

就在蒙恬剛剛言盡後,便有一名將士來到馬車跟前,大聲開口說道。

“知道了,命大軍暫時歇腳。公子,當初陰陽家曾經暗殺過您,但是,他們現在都是為秦國做事,希望公子還是要稍許忍耐些。”

蒙恬不放心的開口道。

嬴慶笑道:“這個晚輩自然是知曉,還望將軍放心即可。”

聽到對方的回答,蒙恬頓時不在擔憂。

他們二人一同下了馬車,去見陰陽家中的人。

剛出馬車的嬴慶就見到了一名看年齡與自己相仿的女子。

他記得對方,那是陰陽家最年輕的長老。

當初在自己遊歷江湖時,她曾與陰陽家的一大批高手向自己痛下殺手。

少司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