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雙管齊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惜因傷勢過重,已經沒有幾日可活了。
他拜託幾名江湖俠客,將天明安置在一家農舍中,並且還將他的行蹤告知了蓋聶。
現在這種情況,他誰也不信。
因為荊軻刺秦已經失敗了,燕丹那個小人,肯定會急於和荊軻撇開關係。
所以,一旦將天明的行蹤告知燕國,那麼燕人也可能會殺了天明。
現如今,他唯一可以相信並且值得託付的,唯有護送自己出城的鬼谷傳人蓋聶了。
沒有找到天明,嬴政的心情差到谷底。
最終在秦王政二十二年這一天,召集軍中所有將領,共同商議伐燕大計。
按照原來歷史,燕國滅亡是在秦王政二十五年。
因為有了嬴淵的加入,使這場滅國大戰提前。
而誅滅七國的順序,也將楚國放在了最後。
打算滅燕、魏兩國,最終集中兵力,與楚國決戰。
“上次王翦老將軍伐燕時,一口氣打到了燕國都城薊城,而且有了侯爺之前獲得的薊城佈防圖相助,差點將薊城攻陷,只可惜糧草跟不上,要不然也不會同意燕國的和談。”尉繚開口道。
他將一些敏感性的話題自動忽略。
當時,燕國有意和談,便讓荊軻奉上燕國地圖與所謂的‘蒼龍七宿’秘辛。
而與此同時,王翦軍也因糧草不濟的問題而選擇撤兵,一方面是給燕國看到秦國的誠意,一方面是那場戰爭實在是打不下去了。
“國尉大人言之有理,此戰若開,必須糧草先行,我們已經準備了將近有一年的時間,可供六十萬大軍長途跋涉一年所需,倘若不夠,本相會繼續徵集。”羋啟開口道。
雖然他是楚人,不過現在擔任秦相,自然要為秦國的事情鞠躬盡瘁。
要不然,享受著丞相之位帶來便利的他,也受之有愧。
更何況,在嬴政眼裡看來,秦國不需要沒有作為的丞相。
王翦和嬴淵都沒有開口。
其餘將領紛紛說出了自己對伐燕一事的看法,說的基本都有理有據,就連他們二人,聽到以後都忍不住點頭稱讚。
可是他們所言,並不是他們二人想聽到的。
嬴政看到王翦和嬴淵保持沉默,便是開口問道:“你們兩位可是現在大秦軍方的頂樑柱,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二人相互對視一笑,嬴淵率先開口道:“王兄,臣弟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不太成熟?”
嬴政大笑道:“但說無妨,冠軍侯的話,寡人還是要聽的。”
嬴淵微笑著點了點頭,目視眾人,直言道:“諸位,想必你們也清楚,以往我們行軍作戰,基本都是打完這一仗,再去打另外一仗,但是這樣一來,軍隊的速度就會非常緩慢,不利於全線作戰的可靠性。
現在我們大秦兵強馬壯,相邦也湊集了整整一年的糧草,是時候可以去發動多線戰役了,我們也有足夠的把握,去完成多線戰役的勝利。”
他豁然起身,正色道:“王上,臣弟建議,兵出兩路。由我與恩師,各率領三十萬大軍,一路大軍攻佔燕國,一路大軍攻打魏國,雙管齊下!
這樣做的原因有二。其一,倘若我軍集結兵力,攻打燕國,那麼魏國本著唇亡齒寒的道理,必然會幫助燕國,這樣一來,我們等同於是在給兩個國家作戰,而且,兩國資源合在一起,也不利於我大軍攻城拔地。
其二,站在宏觀戰略上考慮,倘若雙管齊下的計策功成,那麼就會加速我大秦一統天下的步伐,讓世人重新畏懼我大秦龐大而又強悍的軍事實力。
當然,這樣一來,我們大秦就要準備好承受兩份戰爭帶來的壓力,有失必有得,不過臣弟與恩師,倒是很有信心,能夠打贏此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