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陳兵關塞(第3/3頁)
章節報錯
趙王偃不是傻子,既然封他為趙國的丞相,肯定是他有著過人之處,一個相邦,位高權重,能對他國之人卑躬屈膝,定是有所圖謀,甚至可做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一點...
你現在還認為,他當真就像是傳聞中那般,不學無術嗎?看著吧,李斯這次,是遇到對手了,雀兒,你最近,多盯著點兒燕國的動向,本侯不信,那個燕丹,當真就願意白白錯失良機。”
如果將嬴淵換做是燕丹,那麼,他會毫不猶豫的趁這個機會出兵討伐趙國,爭取將之前被趙國佔領的那些失地全部收復。
當年的樂乘,可是差點打的燕國丟失半壁江山。
這個恥辱,現在正是時機找回來。
實際上,這些日子以來,燕丹正與大臣商議,他已經有了準備要進軍趙國的念頭。
歷史到這一刻,已經徹底亂了。
因為在原來的歷史中,趙國並未攻打函谷,秦國也沒有俘獲趙軍十萬甲士。
這一連串的反應,讓未來的歷史,在嬴淵眼中更為撲朔迷離。
在燕太子丹與燕王喜進行了一番商談之後,最終決定將陳兵邊關,打算進攻趙國。
這次,是由前者親自領兵,此舉實屬無奈。
近些年來,燕國丟掉的城鎮很多。
當初燕國名將劇辛率領大軍伐趙,卻遭遇了龐煖的阻擊,導致兵敗,同時還丟了方城、武遂。
在此之前,樂乘、廉頗等趙國多位名將,也曾經攻打下來燕國的不少城鎮。
甚至燕國的不少大將,都曾背叛燕國,投靠了趙國。
包括樂乘、樂毅等。
令人值得津津樂道的是,燕國從來不缺名將。
像是如上所說的樂乘、樂毅等,還包括被後世人尊為開遼第一人的秦開,率軍沿著遼西走廊,一路向北,退東胡一千里,拿下了整個遼寧。
開疆拓土、痛擊東胡,甚至還幫助燕國滲透到了朝鮮半島北部。
像這樣的一位絕世名將,按理來說,都是一個時代的主角,天之驕子,可即使牛到這種程度,一生猶如開掛,可是終身未敢染指趙國半步。
還有在其之後的慄腹,他倒是不懼怕趙國
人家趙國在經歷了長平之戰的慘敗之後,他率軍趁機伐趙,結果被廉頗打得灰頭土臉,最終戰死沙場。
長平之戰打沒了半個趙國的有生力量,就這樣,燕國名將還被趙國名將死死壓制住了。
這麼些年來,燕國要是出來一個名將,趙國那邊肯定有死死壓制住對方的人物出現。
一直都是被趙國壓著打,從來沒有過例外。
搞得燕國現在已無名將,燕丹只好親征。
趙燕這對冤家,不愧是世仇。
總而言之,在樂毅之後,燕國的每代名將,必被趙國壓制的死死的。
國運如此,嗚呼哀哉,一切都是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