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們商談期間,接到嬴淵所下戰書。

他打算在三日之後,與他們進行決戰。

李牧看到這份戰書,面色凝重。

一名趙軍將領開口問道:“是否應了他們的戰書?”

李牧搖了搖頭,“我們現在,只是要據守此處而已,完全沒有必要搭理他們的戰書。不過,最近這幾日,我們倒是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連續數夜的精神高度緊繃,我們的將士,已經異常疲倦了。”

“元帥說的對,秦軍既然想要三日之後決戰,肯定也是想著,趁著這幾日好好休息一番,恢復一些元氣。”

......

原定三日之後與敵決戰,可是在翌日深夜當晚,嬴淵便將所有的軍隊集結。

他命令每一名士卒都帶一把茅草。

出發之前,他向眾將士鄭重說道:“今夜之戰,乃是我等與敵之決戰,不容有失,敵軍紮營在山林當中,時值夏日,天乾物燥,一旦走水,則敵軍必亂。只要大火一起,無論敵軍有何通天之能,就只能任我等宰割!”

其實,他一開始的計劃就是如此。

一開始的戰敗,如果只是讓趙軍心生驕縱的話,那麼中間的那場勝利,就是要讓趙軍人人自危,將他們的心高氣焰完全打掉。

餘下日子,不斷的夜襲,讓他們身心疲倦。

現如今,再由自己遞上戰書,敵軍定然會趁著這幾日好好休養身心。

到了這種時候,真就是一決勝負的時刻了。

他們雖然背靠河流,可是,近日以來的接連大戰,秦軍所陣亡的將士屍體,基本都被嬴淵蒐集回來,都堆在了小河源頭。

至於死在趙軍大營的那些將士,他就沒辦法蒐集回來了。

他那樣去做的目的,就是要透過無數發臭腐爛的屍體,將小河水源汙染。

只要做到這一點,那條小河,基本就算是廢了。

大火一起,肯定會有無數趙軍將士奔向小河,只要他們飲了河水或者是站在河中避火,肯定是有遭殃的風險。

至於利用小河救火,一來二去,根本就來不及。

嬴淵以打了這麼多敗仗為代價,就是要將敵軍心理全權掌握在手中。

只要他們放鬆警惕,秦軍的將士,就有把握將所有的易燃物質,投放在敵營當中。

到時候大火一起,整片山林,都會燒成灰燼。

至於那些死傷將士的屍體,嬴淵自認為沒有做錯什麼。

死後還能為國效力,是那些士卒的榮耀。

一將功成萬骨枯和慈不掌兵的道理,嬴淵在很早的時候就懂得了。

拖延這麼久的時間,就是想讓那些發臭腐爛的屍體漸漸在產生毒素與細菌的時候,間接將整條河流汙染。

讓敵軍在山林之中安營紮寨的唯一優勢,也蕩然無存。

這也是為什麼,嬴淵讓他們主動打敗仗的時候,曾經說過‘死一些人沒有關係’這句話的目的了。

其實這幾日,趙軍計程車卒,已經有一些人身體發生各種不適了,但是誰都沒往瘟疫那方面去想。

軍中醫師難查究竟,畢竟,瘟疫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在潛伏人身內徹底爆發出來。

之間的時間差,一直被嬴淵牢牢把控著。

李牧也只以為是將士們太久沒有睡個安穩覺的緣故了,所以身體才出了問題,於是打算趁著嬴淵遞來戰書的時刻,下令讓全軍將士睡個好覺,好好休養生息。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在秦軍遞來戰書的第二天,就會有這樣的大動作。

畢竟,夜襲數日,敵軍也算是損失慘重、疲勞不堪了吧?

怎麼可能還會在夜襲?

於是,這就給嬴淵造就了這等天賜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