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全靠猜測,也已經想到了,與異族的一戰,究竟有多麼艱辛。

咸陽城內幾乎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迎接嬴淵了。

但是唯獨呂不韋沒有來。

以稱病在家,不便動身為由。

然而,相府之內。

呂不韋正問起鄭貨,“冠軍侯到哪了?”

後者如實回答道:“剛傳來訊息,已經到了咸陽城外,與王上碰面了。估計,此刻已經進了城中。”

呂不韋點點頭。

他開始沉默起來,一遍又一遍的翻閱著手中的竹簡。

鄭貨識字不多,但是也看到了那個竹簡上面寫著‘楚辭、九歌’四字。

他記得很清楚。

相邦不是在多年以前就不看楚辭了嗎?

然而,他並不清楚,隨著年齡的增長,呂不韋已經感覺到自己的記憶有些下降了。

曾經看過的文字,基本全部瞭然於心。

但是,如今在回想起來,卻變得異常艱難。

可見,人不服老,是真的不行。

過了會兒,呂不韋沒了看書的興致,放下竹簡,問道:“鄭貨啊,據說現在這咸陽城裡不少達官顯貴,都在傳唱冠軍侯的事蹟?”

鄭貨抱拳說道:“相邦,何止如此。這幾日,屬下在城中閒逛之時,聽到那些市井當中的凡夫俗子,也在議論冠軍侯的威武,並且,已經有小說家,開始為冠軍侯立傳成書了。”

聞聲,呂不韋冷哼道:“小說家之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君子勿為。”

頓了頓,他似乎是又是想到了什麼,開口說道:“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備車。”

鄭貨不解道:“相邦是要出去?”

“去見見那個嬴淵。打了勝仗,我這個做相邦的,總是要去恭賀一番,不然天下人,會以為我呂不韋乃是小肚雞腸之人。”

呂不韋用最快的時間,換了一身乾淨得體的衣服。

然而,他著實沒有想到,待乘坐馬車出府之後,整座咸陽城,都早已變得擁擠。

城中將士為防止騷亂,特意出動,擺在街道兩旁,讓出一條道路。

那些百姓們,自覺站在道路邊沿,只是為了欣賞冠軍侯的風采。

得勝歸朝,這是他理應該有的待遇。

“相邦,還去嗎?”鄭貨輕聲詢問。

呂不韋道:“就在這裡等著吧。”

隨後,他便坐在馬車內一言不發。

相府門前的街道,是通往王宮的必經之路。

咸陽城縱橫幾條街道之間,都要從相府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