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孫堅退回魯陽,董卓也率軍西向。

先前左將軍皇甫嵩,屯兵抹風,與京兆尹蓋勳,共謀討董卓。

董卓預先防備,就徵皇甫嵩為城門校尉,蓋勳為議郎。皇甫嵩長史梁衍,勸皇甫嵩不必就徵,皇甫嵩懼董卓勢盛,未敢違抗,乃入都就職。蓋勳不能獨立,也只可應徵還都。

繼而皇甫嵩任御史中丞,蓋勳遷任越騎校尉,並扈蹕西遷,履任逾年,聞得董卓將至,不能不隨同百官,共出迎董卓。

董卓則安穩至長安,在陝公卿,統已出城恭候,拜迎車下。

董卓與皇甫嵩歷積有微嫌,董卓見皇甫嵩亦拜謁車前,禁不住志得氣驕,呼皇甫嵩表字道:“義真可服我否?”

皇甫嵩慚謝道:“凡夫肉眼,但顧目前,不圖明公竟得至此!”

董卓捻髯道:“鴻鵠本有遠志,燕雀怎能知曉?”

皇甫嵩又答道:“吾與明公皆為鴻鵠,只明公今日變成鳳凰,怪不得鴻鵠落後呢?”變正為諛,太無氣節。

董卓乃對皇甫嵩一笑,總算釋嫌。惟與衛尉張溫,結恨如故。一入長安,便誣張溫交通袁術,拘繫獄中,張溫此時後悔當初莫聽孫堅言,殺了董卓。

董卓脅朝廷下詔,加官自己太師,位在諸侯王上,車服僭侈,不亞乘輿。進弟董旻為右將軍,兼封鄠侯。兄子董璜為侍中,領中軍校尉,並典兵事,外如宗族親戚,多居顯要,子孫雖在髫齔,俱得拜爵,男受侯封,女號邑君。

會聞孫堅已死,乃曰:“吾除卻一心腹之患也!”即問:“其子年幾歲矣?”

有人答道:“方才十七歲。”

董卓遂不以為然。心腹大患已除,無人敢侮,乃在長安城東隅,擇一隙地,構造大廈,作為太師邸第。

再至郿縣依山築壘,迭石為城,內造宮室府庫,積穀可支三十年,號為郿塢,亦稱萬歲塢。自雲事成,當雄據天下,萬一不成,退守塢中,也足娛老。

董卓生平本來好色,至老益淫,特派親吏四出,採選民間少女八百人,入居塢中,尚有九十歲的老母,與一班妻妾子孫,悉數遷入塢內,坐享奢華。此外金玉珍寶,錦繡綺羅,逐日運積,不可勝數。

郿塢一切準備停當,等著董卓享受。郿塢離長安相距二百六十里,須三五日可到。

董卓臨行時,百官俱至橫門外餞別,設帳置筵,備極豐腆,飲至半酣,適有北地降卒數百人,前來報到,董卓即號令衛士,把降卒為下酒物,先截舌,次斬手足,又次鑿眼目,再用大鑊烹煮,呼號聲震徹都門。座中與宴諸官僚,嚇得魂不附體,或至戰慄失箸,董卓獨當筵大嚼,談笑自如。

忽又記起衛尉張溫,在獄未死,竟命呂布詣獄提張溫,將他笞死市曹,然後起座撤席,向司徒王允拱手,囑託朝事,登車自去。

王允字子師,為太原祁縣人。王允亦曲意取容,事多白董卓,董卓也因結為密友,無嫌無疑。其實王允是買動董卓心,好教董卓不復加防,暗地裡卻設法圖董卓,但多次受挫沒成。

王允思從董卓義子呂布著手,方好進步,乃取家藏珠寶饋送呂布,呂布當然拜謝,嗣是互相往來,結成好友。

王允又想到少年心性,一喜財,二喜色,有了財物作餌,還須得一美人兒,獻示殷勤,才可籠絡呂布。

主見已定,隨時物色,可巧有一歌妓貂蟬,秀外慧中,非常伶俐,王允即召入府中,厚意接待,視若己女。

好容易已有數月,貂蟬感念王允恩,陰圖報答,見王允常皺眉不樂,欲言不言,因乘左右無人之時,向王允探問。

王允正欲與她言明,便引至閣中,王允盡叱出婦妾,納貂蟬於坐,叩頭便拜。

貂蟬驚伏於地道:“大人何故如此?”

王允曰:“汝可憐漢天下生靈!”言訖,淚如泉湧。

貂蟬道:“賤妾蒙大人厚恩,恨無以報,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王允跪而言曰:“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

貂蟬道:“是為何事?請大人明示。”

王允道:“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董卓有一義兒,姓呂,名布,驍勇異常。我觀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計,先將汝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汝於中取便,諜間他父子反顏,令呂布殺董卓,以絕大惡。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

貂蟬慨然道:“果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今既有此謀,就將賤妾獻與彼,妾自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