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操謀獨立走四方 堅戰黃祖死箭上(第2/3頁)
章節報錯
公孫越對孫堅拱手禮道:“見過孫將軍。”
孫堅也拱手道:“見過公孫將軍。”
袁術道:“吾等合計,如何破敵。”袁術取出一張地圖。孫堅指著地圖道:“今二週駐紮魯陽城北,想必他們得到休整補充,還會再來攻城。我思使公孫將軍出城佔居魯陽東山,在山間隱潛下來,待二週攻城,公孫將軍即可率軍繞他後部,斷其後路,且出其不意從背後攻敵,吾也藉此率軍出城,前後夾攻定能一舉將二週斬於城下。”
公孫越道:“此法雖善,而繞之背後,孫將軍定要在城上示出開城門,迎戰的假像,吸引注意。否則,我軍一旦被發覺,賊軍定在我未穩之時,便回軍與我軍對殺,恐我計難以得逞。”
袁術思量一下,道:“公孫將軍所言及是,孫破虜待賊軍過來,定要擺開架式,以引眼目。公孫將軍繞賊軍之後,定要暗使移軍,不被發覺,二者相配,雙管齊下,方能使賊軍中計。”
孫堅點頭道:“善,我正有此意,我等共同努力,共破此敵。”
計已定,即日,公孫越率軍出魯陽城,潛入東山。剛下到旁晚,果不出孫堅所料,周喁、周昂得到袁紹大量補兵,率大軍又來攻城,這次氣勢更洶,竟憑眾多,將魯陽城團團圍住,且派人在城前挑戰。
孫堅佯裝欲出城與之一戰,竟開城門,孫堅憑藉勇猛,率數壯士,大殺一番,又收兵回城,就是此舉,吸引二週兄弟的注意力。他們以認孫堅膽怯,不敢再出城之較量,就在城前罵陣。
周喁見孫堅罵陣不出,就發起了強力的攻勢。戰火燃起,魯陽城上守軍射箭、投石,周喁周昂軍終難攻入城內。
就在這戰鬥正當激烈之時,突然聽到有人大聲道:“不好啦!有援軍從後襲來!”
周喁、周昂聽到喊叫聲回首一瞧,果有一支人馬從他們背後擊殺而來。
周昂道:“這又是那來的援兵?難道袁術派來的?”
周喁道:“這是吾輩弟二次犯錯了,快率兵後撤!”
他們正處於驚慌失措之時,只見城門開啟,孫堅率出城中將士殺出城內。
原來公孫越按約定,趁著二週兄弟圍攻魯陽之機,已從東山秘密繞到二週兄弟之後。公孫越首當其中,殺入二週兄弟軍。
一陣混戰,周喁、周昂抵擋不住前後圍攻,死傷十有八九,二週兄弟軍大敗,情急之下,只得分散突圍,周喁、周昂只帶著小部分殘餘北遁而去。
孫堅乘勝追擊,收復失地,遂將袁紹的勢力驅出豫州,及及可危之魯陽城不再有險。然遺憾的是公孫越在此次戰中,身中流矢,不幸斃命。
袁術思索公孫越既為袁紹軍所殺,乃發公孫越喪回公孫瓚,並從中慫恿公孫瓚就近圖袁紹。袁術於是就發書於公孫瓚,陳述公孫越死因。之後袁術就留在魯陽,並將魯陽留作自己治所。
公孫瓚得袁術書後,憤憤道:“我弟公孫越死,禍由袁紹。且袁紹賴我得冀州,未聞割地相酬,今反害死我弟,此仇不報,枉為丈夫!”當下出屯磐河,為攻袁紹計。
袁紹未免心虛,尚想與公孫瓚釋怨,特將渤海太守印綬,授公孫瓚從弟公孫範,遣令赴任。
公孫範抵郡後,反率渤海兵助公孫瓚,與公孫瓚破滅黃巾餘兵,奪取甲仗資糧,不可勝計。
公孫瓚勢力威震河北,遂決計攻袁紹,各州郡不能御公孫瓚,多半服從。
話說劉備自安喜出走,奔走有年。當河東討董卓之時,亦思仗義從軍,嗣聞各軍解散,只得怏怏。
忽聞公孫瓚威震河北,乃與關羽、張飛走依公孫瓚。公孫瓚與劉備本系同學,自然歡迎,且使為平原相。
劉備見公孫瓚部下有一少將,身長八尺,相貌堂堂,武力與關羽、張飛相類,遂密與結納,引為至交。此人為趙雲,字子龍,乃是常山郡真定人氏。
劉備赴平原,邀趙雲同行,趙雲願意從同,於是劉備代白公孫瓚前,乞趙雲為助,公孫瓚允如所請。當即劉備與關羽、張飛、趙雲即一同赴平原去了。
袁紹聞地處北方的公孫瓚軍來攻,郡邑多叛,已存戒心,他又恐公孫瓚約同袁術,南北並舉,更不可當,乃遣使至荊州,說通荊州刺史劉表,讓他牽制南陽一帶的袁術,免得他受到公孫瓚和袁術南北夾攻。
公孫瓚雖威,進攻袁紹,但與袁紹軍相遇於界橋,二軍對戰,公孫瓚失利。公孫瓚復出兵於龍瀆,與袁紹再戰,又復失利,乃退還薊城,不復親出,後又移至易城。
孫堅得知袁術外結北方的公孫瓚,而袁紹則外連南方的劉表,兄弟相仇,又見各路軍互相傾軋,甚至相攻,痛心疾首,不禁嘆道:“同舉義兵,將救社稷,逆賊垂破而各卻如此,吾當與誰戮殺賊乎?”
再說孫堅在外征戰之機,吳夫人與孫策、孫權二兄弟就在壽春留住。他們與孫策同年的周瑜相遇,不久,因義氣相投,便成莫逆之交。
周瑜,字公瑾,出於廬江郡舒縣之一個官宦世家,他俊美無儔,玉樹臨風,精通音律,志趣高雅。其父親周異曾是洛陽令,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曾官至太尉。孫策、孫權與周瑜相交之初,周家家境比孫家好,周家是淮泗地區之名豪。
孫堅隨右中郎將朱儁作戰,數立戰功,經朱儁上表,孫堅被朝廷拜為中郎將別部司馬,訊息傳至,吳夫人、孫策和孫權皆榮譽之至,其在他家玩樂的周瑜,聽後也分享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