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013年,新華夏曆83年,12月31日,第37屆華夏金曲獎正式落下帷幕。

這一次,夏帆終於結束了陪跑生涯,成為了本屆金曲獎的最大贏家。

《青花瓷》拿下最佳年度單曲;

夏帆本人也斬獲了年度最佳男歌手。

這兩個含金量較重的獎項,被他一人包攬,也在同一年,夏帆還包攬了企鵝金曲獎的最佳男歌手和最佳單曲。

即將年滿24歲的夏帆,已經成為華語樂壇重量級獎項的大滿貫獲得者。

其實還有一個重量級獎項,始終與夏帆無緣,便是年度最佳專輯。

這個獎項其實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歌手的業內咖位,不過因為夏帆至今為止,只出過迷你專輯的關係,無法獲得提名的資格。

雖然說迷你專輯也是專輯,夏帆也是很“無恥”地用這套說辭去應付公司,可組委會不會吃這一套。凡事獲得最佳專輯提名的,專輯裡必須得至少有10首單曲。

不過如今的夏帆,並不看重這個獎項,用他的內心真實想法來形容:這個最佳專輯獎,在這個高度發達的網路時代,早已經形同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如今幾乎90%以上能夠出圈並走紅的歌曲,都是以單曲形式釋出的。

過往幾年,無論是企鵝音樂還是華夏音樂,那些獲得過年度最佳專輯的作品,出了圈基本無人認識,裡面的十首歌曲幾乎都掀不起什麼水花。

如果有記者採訪路人,今年華夏金曲獎或者企鵝金曲獎的最佳單曲有聽過嗎?

路人多半會回答:聽過。

記者又問:那這兩個金曲獎的年度最佳歌手,你有聽過他的作品嗎?

路人還是會回答:聽過。

記者最後問:那今年最佳專輯裡的作品,你有聽過嗎?

路人會迷茫地回道:這是什麼鬼?沒聽過啊。

所以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重量級的獎項依然是最佳男女歌手,最佳年度單曲,最佳專輯。

但最後一個獎項在網路時代的衝擊下,已經是盛名之下,其實難負。

這也是夏帆現在不怎麼願意專輯的原因。

……

在自家公寓的玻璃櫥櫃裡,夏帆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這兩個剛剛被自己收入囊中的重量級獎項。

然而此刻,他的心情卻是出乎意料地平靜,甚至可以說是心止如水。

原來心心念念想要獲得的獎項,在夏帆拿到後,一時又覺得“索然無味”了……

“應該是心中的執念得到了釋放吧!”

嘀~

又是一條微信傳入了夏帆的手機,來信人還是他的經紀人黎燕姿。

這是一份電子文件。

幾秒後,手機裡又收到了一條微信語音。

“小夏,春晚小品的內容就在這裡了,你好好準備吧,過幾天就得去彩排了。”

按照春晚導演的計劃,《青花瓷》的彩排只有一次,畢竟是對口型,走過場而已,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

不過作為春晚的熱門節目,小品的彩排次數是上不封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