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時代已經結束,這是很多華語歌手心裡的共識。

這個高度繁榮的網路時代,實體專輯已經完成了向數字專輯過渡的階段,而數字專輯的價格遠遠低於實體專輯。

在唱片時代,實體專輯可以買到60元一張,甚至更高,但在數字專輯時代,一張專輯只能賣20元,頂多30元。

何況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原因,以前的60元更值錢,現在的20元也就一頓外賣的錢,但製作一首歌曲,一部MV的價格是不斷水漲船高的。

數字專輯,如果不計算後期收益,僅計算成本和銷量,90%以上的歌手是虧損的。

比如前不久當紅天后張雪涵,她的新專輯雖然賣得不錯,公司也盈利了,但完全是藉著她的人氣割了一波粉絲的韭菜。

事實是,這十首歌曲的質量並不高,沒有一首歌曲出圈,甚至連水花都沒多少,雖然公司賺錢了,但專輯撲街了。

坦誠地講,張雪涵本人並不想出專輯,幾首爆紅的單曲已經讓她從一個小天后晉升為真正天后級別的歌手。

但迫於和公司之間的合約約定,她又不得不配合出專輯。

“這個時代,歌手出專輯意義不大!歌曲火爆出圈,有市場效應才是王道!”

夏帆得知公司希望自己出專輯的訊息後,一聲長嘆,心裡是極度不想配合。

“燕姿姐,這年頭,誰最喜歡出數字專輯,你心中一定非常明瞭吧!”

黎燕姿翻閱著檔案,神色淡然,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笑容,搖頭輕嘆道:“知道啊。真正的天王天后級歌手,也基本以單曲為主了。如今的市場,熱衷於出數字專輯的都是那些流量明星!”

“看看專輯銷售榜,基本排名前幾位基本被那些流量壟斷,可你去路邊問問這些人有什麼代表作,路人基本是一臉迷惘。”

“我們都是圈裡人,都知道這些操作的最終目的!”

夏帆聽後,翹著二郎腿,漫步盡心地回道:“當然知道了。無論是這些流量本人,還是他們背後的公司,都沒想過讓專輯裡的歌曲出圈,他們有特定的粉絲群體。這些人才是他們的客戶群體。”

“確切地說,流量藝人和公司一起製作一些毫無特點的流水線產品,然後銷售給粉絲,是為割韭菜。”

“趁著這些流量明星還當紅,還有龐大粉絲群體,瘋狂賺錢,等幾年之後,他們過氣了,粉絲又去追下一代流量了,韭菜就不好割了。”

黎燕姿聽後臉色漠然,回道:“我理解你不想出專輯的心情,哪怕是迷你專輯都不願意。你可能在惱怒公司沒有遵守這個潛規則。”

夏帆眼睛微微眯起,眼神裡閃過恍然之色。

“我知道大概原因……如果當時我接受了企鵝音樂地獨家買斷,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

“那肯定不一樣了!”黎燕姿理所當然地點點頭,“公司一定會自動忽略這個條款。”

她心裡很明白,如果夏帆真不願意配合公司出專輯,也只能兩邊無盡的扯皮,甚至對簿公堂。

他的情況和張雪涵有所不同。

後者在合同里約定過,必須無條件配合公司出專輯;而前者條款是,必須由夏帆本人操刀詞曲部分,然後又公司負責製作,在三年之內發行一張專輯。

如今夏帆和時代娛樂的合同已經快走完三年,從時間程序上分析,即使有新專輯也趕不上三年之內的期限。

不過所謂合同,還存在私下協商的可能性。

只要夏帆願意出專輯,即使超了這個時間期限,公司方面可能也能預設當做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