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專訪餘波(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夏帆算是懂了,自己這一波誤打誤撞,沒想到讓那麼多英文系歌手知難而退了。
這便是國家強大,文化昌盛的好處了。
如前世華夏藝人想去美國闖蕩,英文不行那絕對過不了關的,無論你是演戲還是唱歌。
如果你只會念中文的臺詞,又或者只會唱中文歌,那你還去美國幹嘛?
哪怕你說著很蹩腳的英文,甚至都會引來美國人的嫌棄。
英文不流利,來美國幹嘛?
可是換做一個美國人來華夏說著蹩腳的中文,觀眾會驚呼“你講中文的樣子好可愛”??
在這個時空,雖然英文歌曲在華夏還是有著一定的市場,但英文系歌手如果學不好中文就來開拓華夏這個大市場,人們會覺得你沒誠意。
除了那些黃皮白心的華裔香蕉人,大多數華夏人不會再覺得那些說著“蹩腳中文”的外國人很可愛。
什麼?中文很難學?
擺脫,那只是藉口!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你肯用心學,標準的中文發音肯定能學會。
你看莫雷,人家身為好萊塢一線明星,發行的中文歌,咬字發音都挺標準的。
他能做到,別人為什麼做不到?
那一定是你誠意沒到位!
這便是本國文化強大的好處!
……
夏帆想通前因後果後,心情十分不錯。
“燕姿姐,按你說的,那些英文系歌曲暫時放棄了進去華夏市場的想法,就意味著華夏的娛樂產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又將繼續內迴圈了。”
沒有外部競爭的內迴圈。
這種情緒很複雜,有點無奈,又有點竊喜。
“的確是這樣,畢竟海外市場不怎麼賺錢啊。”黎燕姿瞭解這些,也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中西文化存在壁壘!
華夏的娛樂產業目前頂多能輻射到周邊一些亞洲國家,但這種輻射不像幾十年前的韓流那樣作為國家軟實力也一部分,由官方引導拼了命輸出。
像夏帆所在的原時空,不要臉的南高麗天天給他的藝人在微博上買熱搜,幾天就會出現一個不知名的南高麗藝人登上熱搜榜前幾名。
可是在這個時空,無論是影視還是音樂方面,從華夏輻射到日韓,以及其他亞洲地區,幾乎都是民間行為,確切地說是亞洲其他地區粉絲自發行為。
既不是國家主導,也不是這些娛樂公司在主導。
比如夏帆所在的時代娛樂,一旦出現了一部大爆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他們往往也只看重國內市場的宣傳,對於海外市場的營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一部電影的票房,或者電視劇帶來的收益,除華夏之外的其他亞洲地區能夠貢獻的經濟效益通常只有5%左右。
這麼小的市場回報,時代娛樂又怎麼會有興趣去宣傳?
前世如南高麗的藝人為了賺錢天天往華夏跑,因為他們在自己國家掙不了幾毛錢,可這個時空的華夏藝人,明明在亞洲其他地區非常受歡迎,卻懶得往那邊跑。
因為不缺錢!
華夏市場足夠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誰還嫌得沒事往那些窮地方跑!
“小夏……”黎燕姿補充了一句,“你的那幾首單曲在東南亞也挺受歡迎的。不過讓你每個國家跑一趟,去宣傳一下新歌,你樂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