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爺。”大鵬看著張九德眼神堅定,輕輕的叫出來一個名字。

“啊?”張九德一愣。他沒想到大鵬說這個。

“星爺。”大鵬又重複了一遍,一臉認真的看著大鵬,“當初剛開始拍喜劇的時候,我心裡就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能趕上星爺!”

張九德內心有點兒無力吐槽,大哥你知道星爺的地位不知道啊?

張九德對周星馳的評價只有一句:世界只有一個周星馳。

周星馳主演的電影會被叫作“周星馳電影”,而劉德華主演的電影不會被叫做“劉德華電影”,周潤發主演的電影也不會被叫作“周潤發電影”,梁朝偉、甄子丹、黃渤、王寶強、沈騰、吳京...都不會被這麼叫。

數得出來的,也只有成龍,他的電影會被叫作“成龍電影”。

如果真的有什麼大師的話,像周星馳、成龍這樣的最適合這樣的稱呼,他們是真的靠著個人的天賦異稟和勤奮努力活生生凹成一個系列,一個宇宙。

這世界絕大多數電影中的演員,都可以被替換。張國榮在《霸王別姬》中的表演很精彩,但是沒說就一定非要讓張國榮來演不可,沒了它這部劇就不行了。所有人都可以被替代。

但是像周星馳這樣的就不行。他的電影,換一個人來源,其它的包括劇情、臺本、導演、道具、配角都全部不變,味道也會全然不一樣。

為什麼周星馳後來的電影沒那麼好看了?張九德認為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少了周星馳的角色,雖然他依舊是導演。

就算是口碑還不錯的《西遊降魔篇》,跟以前的周星馳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的。

你可以繼續培養出優秀的演員,你可以培養出下一個劉德華,下一個黃渤,但是你沒法培養出下一個周星馳,周星馳也培養不出下一個周星馳。

隨著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大家以後看的喜劇,會越來越傾向於多部門、各產業鏈集合生產出來的電影,也就越來越少那種個人風格完全佔據整部作品的電影。大家培養下一個周星馳的機率是在變少,而不在變多。

總結就是,周星馳是一次性的,是屬於那個時代的。世界上只有一個周星馳,這句不是說現在只有一個周星馳,而是說眾觀歷史,可能永遠只會有一個周星馳。

多補充幾句,一個演員的電影能成為“xxx電影”,至少需要兩個條件:

非常鮮明的個人風格

電影完全圍著演員轉

這兩者是相互依存,因為演員有鮮明的個人風格,所以要突出這種風格,電影的很多方面都要配合他而存在,而電影圍著演員轉,也進一步增加了演員的風格的展現。其它劇是演員給劇本服務,這種電影是劇本給演員服務,甚至是先有演員,再有劇本。這是非常難辦到的,就算是頂顏、頂流、演技高超的演員也難以辦到。

要達到這個局面,除了演員的天賦和努力之外,也要有外部環境的配合。香港電影在那個年代,足夠出名,在整個東亞、東南亞,甚至全世界都有號召力,但其工業水平,也就一直那樣,這就導致了有一些風格獨特大佬能夠控制整個生產環節的方方面面,產生一些“xxx電影”。

以後的中國電影,不是說完全不會出現“xxx電影”,但是隨著電影的工業化,上下游產業的複雜化,模組化,一個大佬就掌握全域性的事情正在變得越來越少。這種掌握全域性,還不能只是一部電影掌握全域性,而是一系列的電影都要掌握全域性,以讓這些電影能夠風格一致同時質量有保證。

下一系列的“xxx電影”剛好風格接近“周星馳電影”的機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如果一個演員的風格太像周星馳,很難說是加分項,因為有可能被認為是對周星馳的模仿,導致他根本不夠格成為“xxx電影”。這就是我為什麼說周星馳是一次性的。

有人說沈騰,他是不夠格的。

事實上他主演的電影被叫做“開心麻花電影”,開心麻花不是一個演員,而是一個團隊,沈騰就算退休了,開心麻花還是開心麻花。但這已經是這些年來非常成功電影系列了。

這些年中國區有沒有什麼類似於“xxx電影”的東西呢?

想來想去,那就是賈玲吧。當然她演的電影少,這裡指的是她的小品。都要是有獨特的風格以及劇本通常都要圍繞她展開和編排。再往前,趙本山。郭德綱也是。

不過這時候也有一個人繞不開,那就是姜文。嗯,他算半個吧。

其實還有以導演冠名的電影系列。例如王家衛電影,李安電影。但是大家比較少說張藝謀電影,陳凱歌電影,為啥啊?我覺得是因為後面兩位拍出來的作品質量不穩定,有很好的,也有爛片。很難想象你開啟一部“張藝謀電影”結果一看是《長城》,再開啟一部“陳凱歌電影”,結果是《無極》,你都想把這招牌砸了。

所以周星馳的電影能被叫“周星馳電影”,也是因為只要你點開一部“周星馳電影”,雖然評價也會有高低,但是你不會看見一部爛片,一部完全胡編亂造侮辱智商的作品。周星馳三個字就是質量的保證。

這就是星爺。

你大鵬想超過星爺?

張九德咬了咬嘴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