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元的部隊很快便佔領了大俞的皇宮。

數以千計的大俞將士紛紛投降,他們得到了南俞國承諾的保障。

大俞京城的街頭排起了長隊,投降計程車兵紛紛登基著資訊。

只要登基了的,便可以分到田地,這是勝利者才有的獎勵,卻讓這些投降者嚐到了甜頭。

等南俞的部隊控制了這個大俞京城,南俞皇帝孟一凡便騎著高頭大馬凱旋進城了。

道邊文武百官列隊迎接,迎接這個國家名正言順的皇帝。

“怎麼沒看到宇文瀟?”

孟一凡問道。

大將軍顧清說道:“宇文瀟和宇文珊珊已經逃走了,短刀正派戰狼衛全力追捕。”

“好,這兩個罪魁禍首,一定要抓活的。讓韓梓墨的宗人衛也參與進去。宇文瀟是他的仇敵,他有權報這個血海深仇。”

“皇上,您看要在京城登基,昭告天下嗎?”

顧大將軍說道。

“皇上,臣建議您改南俞國號為大俞,統管南江,越之等地。

現在將士士氣高漲,不如一鼓作氣攻下北部遊牧國家北威。

實現大一統。

北威從武朝時期就長期進犯,到了大俞時期也是如此,而且狼子野心一直沒斷。

如果我們不先吃下北威,北威早晚也會進攻我們。

臣這次去北威救出蔣國丈便深有感悟。”

夏侯竹軍師說道。

“軍師說的有理。名正則言順。

幾日後,選定良辰吉日,朕便在大俞皇宮登基,昭告天下,朕才是這個國家最名正言順的皇帝。”

登基大典在大俞京城皇宮永壽宮舉行,由禮部侍郎操辦。

三日後,巧值天高氣爽,旭日東昇。

南俞皇帝尹博(孟一凡),戴帝冕,服龍袍,出乘法駕,由諸將擁至南門。

燔柴告天,禋六宗,祀群神,祝官宣讀祝從。

文雲: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顧降命,屬博黎元,為人父母,博不敢當。群下百辟,不謀同辭。

禮部侍郎曰:宇文瀟篡位,博發憤興兵,破宇文瀟於大俞京城,誅宇文瀟逆將於小三江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

定國號為大俞永壽。

現在的南俞已經成了大俞的一部分,南北一線只剩下北威一國不在大俞的版圖裡。

北威國古來就經常騷擾武朝,換成了大俞後,北威國也少不了在邊境玄武境一帶惹是生非。

只可惜玄武境一帶,天氣寒冷,大俞的子民慢慢都搬離了玄武境到了大俞內陸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