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傷痛苟活”

圓通大師自己還在自我陶醉,搖頭晃腦,李不白又開腔了,“圓通大師這詩吧,古風太重,還是沒有擺脫格律的味道,雖然後四句轉了調,不過感覺和新詩的意境還是有些不同。”

圓通大師一聽這李不白評價不是很中聽,說了一句,“阿彌陀佛,貧僧還是第一次做這新詩,意境不足之處,還請各位文豪泰斗多多包涵。”

李不白聽了圓通大師既然如此謙虛,就不便多說了。

公主突然站起來,抬頭望望滿天的星空,說道,“多美的夜色,又是多麼寂寥,哪位文豪可以用這夜色和今日的場景即興寫一首詩。”

這時人群中站出一人,便是孟一凡,不過此時孟一凡並沒有準備好,但是內心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見孟一凡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一首:

《寂寥》

總是這夜色一片

寂寞如風

黎明未到

暖陽已送

柳葉寂寥人卻少

孤獨黃昏雨中

還是那不老松

唱著那東流夢

此去金年依稀

不斷斜陽樓空

深秋中

美麗難蓋你的面容

隱身蘆梗搖動

酣睡中透出光容

南江一夢

沉寂中

帶著古老的血統

已在牆邊消融

靜立在凝霧中

歷史也不過匆匆

飄零著洋槐樹的金紅

無端贊同

贊同

世界太過臃腫

我輩不可苟同

可巧這詩剛寫完,原本清朗的天氣,突然颳起了風,緊接著大雨便下了下來。眾人都在露天內場,只能停下碗筷,退回到房中,還好大家都已經吃的差不多了。

此時廠公便問孟一凡,“這位兄臺,你的詩,我似懂非懂。我退隱以後,也研習歷代詩歌,可兄臺之事過於深奧,感覺雲裡霧裡,兄臺可否解釋。”

孟一凡心裡說話,我的詩就是寫的讓你們不懂,這樣你們才不好混亂評價,要是能說出個一二來,也算是你的二次創作了。我再補充幾句,便可讓眾人刮目相看了。

再看這李不白,也是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這位兄臺的詩好深,鄙人也確實沒有看懂。不知在場哪位文豪看明白了。”

此時公主發話了,“我怎麼感覺此詩寫的好像是兩個世界,一個現代一個古代,詩人似乎在感嘆兩個世界的差異。”

孟一凡心裡說話,這詩基本就是辭藻堆砌瞎寫的罷了,既然公主都這麼說,我自然還要自誇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