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別說華夏了,單單蓉城就已經很大。上次是運氣好,正好在雲來村碰到秦權,而好運氣不可能次次都主動找到自己的頭上。

與其盲目的等待,不如主動出擊!他可不是個喜歡被動的人。

鄭三生仔細的回想著那副已經隱沒在腦海中的第三幅圖。

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圖中的秤桿,普通的秤桿上都是標刻的刻度,而那副圖中的秤桿上,卻是一個個的洞。

當時覺得奇怪,現在想起來,秤砣是秦權,那麼秤桿也不可能是尋常的物件,帶著洞……莫非是,洞簫?

鄭三生越想越覺得像,那秤桿上的洞眼現在回想起來,正是五個,而六孔洞簫的正面正是五個孔,第六孔在洞簫的背後。

想到這裡,鄭三生的心中一片火熱。古玩物件中的樂器本就是小眾類別,更何況還是樂器中的洞簫,傳世的就更少。這樣搜尋範圍一下子縮小一大片!

他似乎可以看到第三幅圖中的第二個物件已經在朝著自己招手啦!

第二天,鄭三生早早的就起床,在古玩店的門口立了一塊牌子——高價收古董洞簫。

緊接著他又拜託鄭多寶給幾個相熟的同行去過電話,讓幫忙留意一下有沒有六孔洞簫,如果合適的話,價錢絕不是問題。然後之前打過交道的戴老闆、溫元河、李教授這些人全都挨個打了聲招呼。

做完這一切之後,鄭三生這才消停下來。

接下來就是守株待兔等著洞簫出現了!

鄭多寶倒是好奇的問過兩句,怎麼就突然要收這洞簫,要知道,在古玩市場上,樂器類其實並不走俏,也只有少數對這種東西感興趣的人才會購買收藏,流通性上來說,並不是很好。

對此鄭三生也只能隨意的找個藉口給搪塞下去。

或許是特意用紅筆標註的高價兩字發揮不少作用,這一天倒還真有那麼一兩個人拿著洞簫過來。

不過兩個都是八孔的,八孔洞簫是現代人根據六孔洞簫改進的簡易版,吹奏起來更容易,連古玩都談不上。

鄭三生也明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對此倒也沒有太失落。

一天就這樣過去。

倒是晚上的時候,接到沈老打過來的電話。

“三生啊,過完年我這邊有個活動,是一個電視鑑寶節目,名字叫做《華山論鑑》,到時候,你來燕京參加一下吧。”

鄭三生很是驚愕的回答道:“沈老,燕京的電視鑑寶節目,我去參加,這合適麼?那可是燕京臺,華夏的門戶臺!”

沈老在電話那頭直接笑開。

“放心吧,並不是燕京一套,是主打娛樂的燕京三套。本來嘛,以你的資歷肯定是沒有資格登上燕京臺的,即便是作為娛樂頻道的燕京三套也是不行的。不過你算是頂了我的缺,我以自己的學術地位為擔保,推薦你去……”

沈老的話說的很是隨意,鄭三生大受感動,他喃喃的說道:“沈老……”

到了沈老這個地步,名譽更甚其他一切,卻沒想到他能為自己做到這一步!

似是感受到鄭三生的心情,沈老再次輕笑道:“我之所以推薦你,也是存了不少自己的心思。一來,你的水平我是信得過的,就算比起我也是不逞多讓。二來,也算是答謝你之前捐獻的那尊元青花梅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個原因,西園要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