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三生也沒故弄玄虛,直接開口解釋起來。

“乾隆工的意思是乾隆時期宮廷製造玉器的一門手藝。而這門手藝極其具有時代特徵,並且因為種種原因,後來大多都已經失傳。而乾隆工金鑲玉,更是其中一絕。”

“金鑲玉的手法最初是由乾隆的寵妃香妃帶入華夏,當時由外國進貢的玉器中,一些具有伊斯蘭風格的‘痕都斯坦’玉器中有幾件金鑲玉,看著瑩薄如紙,鑲嵌有金絲的各種寶石,乾隆皇帝愛不釋手,曾親言‘金鑲玉只為宮中所有,不予外傳’,因此金鑲玉成為宮廷的專屬玉器。宮中玉師後來更是結合乾隆工的宮廷技藝,創造出乾隆朝獨有的金鑲玉玉器。直至清朝末年,皇族沒落,這項技藝才在歷史的長河中失傳。”

“而乾隆工金鑲玉的特徵,主要有三個方面。用料考究、精雕細琢、不計成本。就拿眼前這個琵琶吊墜來說。這個吊墜所用的翡翠乃是極品帝王綠翡翠,而且是從一整塊中切割出最中間最好的那一塊。整個琵琶的身子都是一個整體。”

“再看它的做工,玉器線條分明,上面就連木質的紋路都雕刻出來,邊角的弧面圓潤光滑。要在這樣完美的翡翠上鑿出紋路,再將纖細的足金絲鑲嵌入其中,觸手卻又平整光滑,嚴絲合縫,全程不用膠水,完全用手力讓金線與玉石完美契合,達到不磨損、不挑絲的效果。可謂是工藝了得!”

“吊墜上足金熠熠生輝,而玉石卻是溫潤無比,二者完美結合,光澤相互益彰,耀眼奪目。要做到這樣,必須要經過粗砂、細砂栽倒最後的麥麩大裝袋的拋光過程。整個過程反鎖、細緻、費時,把玉器的內在光亮全部打磨出來,從而展現出玉器的潤度以及足金的耀眼。”

“所以,你這塊乾隆工金鑲玉琵琶吊墜是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鄭三生解說的過程中,女人頻頻點頭,臉上的神色越發的激動。

好不容易等鄭三生說完,她迫不及待的詢問道:“那我這個物件,到底能值多少錢?”

“前年在保利秋季拍賣會上有一件巴掌大的乾隆工金鑲玉擺件,拍出168萬的價格,這個吊墜的大小不是很大,只有三厘米左右,我只能給你開出68萬的價格。”

“68萬?”女人倒吸一口涼氣,“竟然這麼高!我之前也找人看過,只說出50萬買。”

鄭三生笑笑,“那人大機率是見你不識貨想坑你一把,但還不算太過分。我們鄭家古玩店是蓉城老字號,收物件自然也是秉承規矩的。該多少就是多少。不過,目前我們賬上的流水還差一些,你若不急的話,今天下午再來。”

聽到這裡,女人皺著眉頭問道:“你還差多少?”

鄭三生有些詫異的挑眉,她這是很急著用錢麼?

“目前有61萬,還差7萬。”

女人乾脆利落的開口道:“行,你現在給我61萬,這東西就歸你了!”

聽到這話,鄭三生更是驚訝。7萬塊錢的差額,對普通人來說,也不算是小數目,這女人說不要就不要了?

如果不缺錢,也不會出來賣這東西,可缺錢,還這麼幹脆的不要7萬塊?

鄭三生的眉頭皺起來,略有些猶豫的問道:“不知女士能不能告知,這個物件,你是從哪裡得來的?”

女人不耐煩的說道:“別人送我的,放心,來路絕對沒問題!你到底收不收,個大男人,婆婆媽媽的,乾脆點行不行?”

一旁的鄭多寶早就忍耐不住,連忙說道:“收,收,我現在就給你轉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