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三生的話擲地有聲的落在了所有人的耳朵裡。

張正山在這之前正覺得形勢一片大好,準備逼迫著評委修改估價,卻沒想到鄭三生突然間跳了出來。一肚子火氣噌噌的冒了出來,朝著鄭三生宣洩了過去。

“鄭三生,怎麼哪兒都有你?你才入這行多久,才看過幾個物件?這裡有你說話的份兒麼?”

“張老闆你怕是又忘了,我之前可是告訴過你的,古玩這一行當倚老賣老可不行,有些人空有一把歲數,其他一無是處了。”

“你!”張正山被鄭三生這句輕飄飄的話氣的臉都紅了,“行,鄭三生,你不是厲害麼,那你倒是說說,這估價怎麼就沒有問題了!說不好你今天就別想好過!”

臺上的沈和章老爺子在鄭三生說話之後就好奇的多看了他兩眼,此刻聽了張正山的話,他也開了口,但跟張正山的氣急敗壞不同,沈和章的聲音顯得和藹無比。

“這位小友,你既然看出了幾分門道,不如就由你來講給大夥聽一下。”

似乎是看鄭三生太過年輕,沈老接著補充道:“沒關係,你放心大膽的說,有什麼遺漏的地方,還有我老頭子給你找補找補。”

說完,沈老爺子還鼓勵似的對著鄭三生比了一個加油的手勢。

鄭三生心說,這小老頭居然還有點可愛。

而臺上的方洛也陰陽怪氣的開了口,“鄭三生,你是叫鄭三生對吧,你說這個估價沒有問題,我想知道你憑什麼這麼說!”

鄭三生收回心神,輕笑著走到了張正山的展臺前面。

“首先一點,之前這位方洛先生說,清代的瓷器現在在古玩市場上的行情看好,這一點我只認同一部分。”

方洛冷哼了一聲,心下極為不喜。這個突然間跳出來的小子不僅打亂了他的佈局,上來就先拿他的話開口,簡直就是在跟他作對。當場打他的臉。

“我倒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個小小的古玩店老闆都能比我們收藏家協會更知道古玩市場趨勢了……”

鄭三生沒理睬方洛陰陽怪氣的語調,乾脆面向觀眾,給了方洛一個後腦勺,將他無視到了極點。

“從清代瓷器的發展史上來看,以康熙、雍正、乾隆朝的瓷器為佳,到嘉慶年間因為吏治的腐敗以及社會的變遷,開始走下坡路,燒製工藝更是衰落退敗,因此真正在市場上走俏的僅僅只是康雍乾時期的瓷器。”

鄭三生的話語娓娓道來,不疾不徐,聽得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頻頻點頭。

張正山冷著臉梗著脖子開口,“你別扯這些有的沒的。就算嘉慶年間開始走下坡路,這件梅瓶的估價也不可能只有這麼低!”

“行,我們說回這件梅瓶。我們知道,古代器件的審美本身追尋的是當時統治者的審美。從藝術造型上來說,嘉慶帝的審美比他老子乾隆皇帝來的還要飄逸,可以說是糟糕至極。”

“哈哈!”

“對對對,果然不是隻有我一個人有這種想法麼?”

“確實,乾隆就像個暴發戶的審美,他兒子比他還糟。”

鄭三生的話引得觀眾席鬨然大笑,不少人跟著附和了起來。

“嘉慶年間的物件,小物件上尚且還能遮掩遮掩,這種大物件尤其來的難看。這梅瓶肩部豐滿成一條直線,腰部以下收的極直,底部更是寬大毫無美感,瓶體施綠地,再次地秞上繪製的粉彩纏枝圖案,紋飾倒是繁而不亂,倒是糟蹋了好手藝……”

一番話說的張正山臉色更是又黑上了幾分。不管最後定性怎樣,鄭三生的這番話已經播出去了,以後誰還敢來找他買這個梅瓶?不怕被人說一句審美有問題?

“各個時代都有各個時代的特點,我們看文物看的不僅僅是樣式,關鍵還要看文物背後所包含的文化資訊以及歷史情懷!你不喜歡這件梅瓶的式樣不代表沒有欣賞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