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秋俊秀的面頰上,不由多出了幾份疑惑,她不是疑惑黃銅觀音像的疑點,而是覺得小師弟這會就好像變了個人似的,說不上為什麼,總覺得他身上多出了一股深厚耐人尋味的氣息。

鄭三生順勢朝師姐拋了個媚眼,繼續說道:“爹、師姐、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候了,根據這千手觀音各個手臂上的浮雕符文、以及她底部這個坐蓮的造型形狀,具備非常明顯的清乾隆的風格,咱就先定它的年限,兩百多年前乾隆年間的古玩!”

“小子!你這玩意要是乾隆的!我給當場吃下去!連個落款都沒有!你就憑什麼定它是乾隆的東西?”

“爹您先別激動,我話還沒說完呢!”

鄭三生昂頭回了一句,強勢堵上了老爹的嘴,他指著黃銅觀音像的表面繼續說道:“第二,我們再來說它的落款,眾所周知但凡是古董古玩基本上都會有落款,我收上來的這件千手觀音像也不例外。”

“我們平時所見到的觀音像大多都會在底部、坐蓮反面留下落款,可如果觀音像是寺廟的供奉品?那就不同而語了,清朝從康熙年間開始,用於寺廟供奉的觀音像就不允許在表面留下明顯落款,那會認定對佛祖的大不敬,但是,沒有落款不代表不作記號!”

鄭三生將千手觀音像緩緩托起,就見觀音坐蓮的底部,露出一個正圓形的木塞,經過多年的時間歲月的洗禮,木塞表面囤積了一層厚厚的泥汙,若不仔細檢視,還真察覺不出木塞的存在。

他果斷扣開佛像的瓶塞,這個時候底部位置上就露出正圓形的鏤空小圓洞,就在正圓小洞口的邊緣位置上,看到幾個清晰的字跡。

乾隆十三年,秋,石門白雲寺宋正德上。

前面正是具體的年限標註,而後面的石門白雲寺,對應的是現在河北的石家莊區域,而宋正德則是當年製作打磨工匠師傅的名號。

“爹,宋正德名號就不需我多說了吧,乾隆年間冀州頗具名氣的雕刻師傅,他手工打磨出來的佛像莊嚴雍容慈眉善目,在乾隆十八年還得到了皇帝的召見!京城雍和宮內的大佛都是他的傑作!”

“回過頭來看這尊觀音像,它的體格雖小、外在品相一般、但論雕工而言卻是精湛犀利,佛像的細節處理上細微入甚,不多一刀也缺一料!工藝刀法上挑不出毛病!”

鄭三生的一番話,硬生生懟的老爹鄭多寶啞口無言。

觀音像他前面也上手摸過了,也仔細觀察過了,可居然就沒看出底下還藏著一隻正圓形的木塞?落款居然藏在圓形木塞的內部?

最讓他頗為不解的是,這個細節居然是兒子鄭三生髮覺出來的?這小子什麼時候有這麼大的能耐?

“不對不對!”

師姐徐靜秋微微搖頭,她堅持自己的看法:“三生,這個落款也是可以作假的吧?現在的造假水平那麼先進,不至於連一隻圓形木塞做不出來,雕像表面的這層紫色反應層你怎麼解釋?在觀音像側面的這一邊非常的明顯!分明就是現代熱處理的失調,後期打磨才導致的紫光光斑!”

“對對對!”

鄭多寶連聲點頭:“小子!我差點都忘了這茬了,這尊千手觀音像最大的破綻就是表面的這層紫色反應層!這就是贗品的標記呀!”

“呵呵……”

鄭三生點頭一笑,輕鬆說道:“老爹師姐、這就是我要跟你們提及到的第三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