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萬里來訊(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其位,謀其政!”朱怡成淡淡說道:“大臣們考慮問題出於他們的職位和利益,老百姓考慮問題同樣也是如此。但你不同,你是太子,是國家儲君,也是未來大明的皇帝!所以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不能被他人所左右。”
“臣子的話可聽,也可以參考,卻不能作為決定。你需要有自己的想法,用全方面的思維去琢磨。”
朱怡成這話讓朱伯㶗若有所思,他想到了自己在南海艦隊服役的時候,再想到了現在在總參謀部工作的情況。
誠然如此,在什麼崗位上,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完全不同,這有著一定的侷限性。作為儲君,朱伯㶗和其他人不同,他的著眼點應該更高,更為全面,而不僅僅只是關注眼前。
“兒臣受教。”雖然心中還是有些疑惑,可朱伯㶗是個聰明人,他清楚朱怡成說這些話不僅是為他解釋,更是手把手地教導他怎麼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帝國統治者。
“其實民間有句話倒是比較貼切。”
“何話?”朱伯㶗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朱怡成笑著說:“屁股決定腦袋,這屁股坐在什麼位置上,這腦袋就如何思考。”
朱怡成如此說,還伸手衝自己的腦袋指了指,朱伯㶗先是一愣,緊接著就忍不住笑出了聲。
隨著朱伯㶗笑,朱怡成也同樣哈哈大笑起來,偏殿中的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了許多。
接著,朱怡成繼續為朱伯㶗解釋一些國政實施的目的,包括他對於世界各國的看法,尤其是在之前國際局勢的變動和大明的一些應對手段。
其中,朱怡成叮囑朱伯㶗,許多問題不僅要全面看待,更要結合實際。現在的世界和以前不同了,在以前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央,而中國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如此。
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始,西方世界已迎頭趕上,整個世界的變化在這兩百年間遠超之前數千年變化的總和。
朱怡成為什麼會在當初大明還沒有完全統治全國的情況下就耗費巨資向海外開拓,其原因正是如此。
虧的朱怡成下手早,如果再晚個十年二十年的話,那麼現在根本就不可能有新明的存在了,至於南陸更不用說了,雖然從歷史的考證來說中國人才是最先發現南陸的,可在上百年前西方人就到過南陸,如果歷史不改變,那麼英國人、荷蘭人這些西方國家的人很快就會把南陸也佔為己有。
世界就是一塊大蛋糕,落手快的有落手慢的無,整個世界的瓜分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而當世界最後一塊無人的土地被瓜分完畢後,那麼各國直接的矛盾就會因為利益的原因開始產生碰撞,從而導致由爭奪殖民地產生的戰爭爆發。
其實這種情況在大航海時代開始後就有了,只不過那時候還沒到那種激烈的程度罷了。而現在無論是新明,又或者南陸,甚至包括印度、非洲等地,各國隨著殖民地的無序擴張結束,相互之間利益的爭奪爆發,戰爭也是不可避免的。
大明在其中的角色異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大明介入的原因使得這種矛盾的激化提前了。
在新明的前後兩次戰爭就是這個體現,而北方俄羅斯的開戰也是有這一部分的因素。就連南海那邊同樣也是如此,這點朱伯㶗很清楚,因為他曾今親自在南陸和荷蘭人、英國人打了一仗,這一仗規模雖小,卻意義重大。
“父皇,您的意思是有人挑唆?”
“這是肯定的!”朱怡成毫不遲疑點點頭:“西方各國同我大明不同族不同文,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過就算在歐洲各國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可不管如何對於東方大明而言,他們在某種情況下的立場卻是一致。”
“兒臣有些明白了,父皇,當年父皇拉攏奧斯曼帝國為的就是針對歐洲諸國吧?”
“嗯,有這樣的考慮,其實不僅是奧斯曼帝國,還有葡萄牙,甚至包括荷蘭王國。”朱怡成說道:“奧斯曼帝國橫跨亞歐兩大陸,同西方各國打了幾百年的交道,相互之間原本就是矛盾重重,拉攏奧斯曼帝國是為了幫我大明分擔西方的壓力,同時也是為了讓奧斯曼帝國在歐洲搞些事出來。”
說到這,朱怡成笑道:“葡萄牙和荷蘭兩國在歐洲也算是老牌帝國了,尤其是前者大航海時代就是葡萄牙人開始的,可其國太小,又揮霍無度,後來衰敗下去。再後來又被西班牙所併吞,如今雖又獨立,可因為法蘭西波旁王朝入主西班牙王室,壓得葡萄牙喘不過氣來。”
“荷蘭也是如此,歷史上被西班牙吞併,兩國有著深仇大恨,這些都是我大明可利用的地方。”朱怡成抬手做了個姿勢,笑道:“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他們做得我大明為何做不得?不要去聽那些腐儒的所謂道德,作為一個帝王,當需內聖外王,如一旦內王外聖,這個帝國崩潰就在眼前!”
朱伯㶗點點頭,其實有些東西朱怡成以前曾今和他說過,不過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說的如此透徹。此外,朱伯㶗之前的歷練不夠,眼界不寬,而現在在經歷了南海服役和總參謀部的工作後,他已經慢慢成長起來了,領悟的也自然更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