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風波(第1/2頁)
章節報錯
淮安是蘇北重城,從建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淮安知府文棟正在府衙後院,相比其餘州府,淮安府衙不僅佔地面積廣闊,其建築也異常氣派。
比起江寧、杭州這些大城,淮安府似乎不怎麼起眼,可實際上淮安府在康熙四十七年之前一直都是肥得流油的差事。其餘的不說,僅說挨著淮安府衙不遠的總督漕運衙門就能知道了,再加上淮安府還是清廷囤糧重地,在歷史上李毓昌案的審理就在淮安,後世還根據這個故事拍攝了天下糧倉》一劇。
“大人,東西拿到了。”文棟的師爺周士興懷裡揣著個木盒進了後院,轉身先把院門關上,隨後對已等了些時間的文棟說道。
“進去再說。”文棟雖然有些心急,但神色卻顯得很是平常,招呼著周士興進了書房,等再關上書房門後,他這才接過周士興帶來的那隻木盒。
開啟木盒,裡面是厚厚的一疊紙,當然這不是一疊普通的紙,這些紙無論是紙張的大小和做工都和普通紙不同,上面還印著繁瑣的花紋和數字,另外在紙上還蓋有特殊的印章,相比錢莊的銀票更為精細。
“面額一千元的共五十張,面額五百元的共二百張,合計十五萬元。”周士興輕聲說道,同時下意識地嚥了下口水,這個不起眼的木盒子裡裝的是大明剛剛發行的債券,總計十五萬元,是文棟讓周士興透過關係購到的。
文棟拿起幾張債券細細看著,邊看邊微微點頭,隨後又仔細清點了一下數額,數額沒錯,正是周士興所說的數字。確認完畢後,文棟起身走到一旁,從腰間取下一串鑰匙,把這木盒連同價值十五萬元的債券小心翼翼地放進了櫃中。
等鎖上櫃子,文棟這才說道:“辛苦你了,搞這些不容易吧?”
“給大人辦事這本就是我應該做的,談不上辛苦,不過搞這些的確不容易,如不是同鄉幫忙還真是難弄。”
文棟點點頭,周士興說的倒也不錯,這筆債券價值十五萬元,摺合白銀在十二萬兩左右,但實際上購入這筆債券文棟花了足足十四萬兩白銀,一進一出就差了二萬多兩的虧。
再加上大明發售債券在包銷中是有折扣的,如果把折扣算上文棟付出的代價就更大了。說起來,這幾乎是一筆虧本生意,周士興也是託了人好不容易才打通的路子,這才花大代價搞來的。
“你再和你同鄉聯絡一下,看看能不能想辦法再購一些。”文棟說道。
周士興一愣,隨後說道:“這個應該問題不大,不過需要些時間,大人您也清楚,這債券從南邊過來不是那麼容易的,再加上銀兩的交接更得小心在意,此外,不知大人需要購多少?”
文棟伸出一根手指,周士興明白道:“十萬兩?小人知道了……。”
“不!一百萬兩!”
當文棟開口說出他要的數字時,周士興頓時嚇了一跳,滿面都是驚愕的表情。
“大……大人,我沒聽錯吧?一百萬兩?”
“沒錯!正是一百萬兩!”
周士興怎麼都沒想到文棟居然要這麼多,而且一下子拿出如此鉅額的銀兩,這簡直有些不可思議。要知道作為文棟的師爺,他對於文棟的收入應該知曉一二的,淮安府是個肥差,常言說得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其實最初說的就是淮安府,文棟在淮安任知府已有三年多了,他之前能拿出十四萬白銀購入十五萬元的債券不足為奇,但要一下子拿出一百萬兩這簡直太離譜了。
“這筆款子不是本官一人的,本官也是替人購入,至於是誰你就不必多問了。”
聽到文棟如此說,周士興這才明白過來,他也不敢多問,連忙點頭,但同時又臉露難色道:“大人,這數額實在是太大了,恐怕難以入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