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驚弓之鳥(第2/2頁)
章節報錯
九江是江西省府,如今江西布政使不是別人,正是周忠良。這周忠良當年也算得上是義軍老人,和朱怡成之間有些交情,如果一直跟隨朱怡成的話,以周忠良的身份根本就沒後來廖煥之出頭的機會。
誰想,這師爺出身的周忠良眼界不寬,天生就有著投機心態,先是跟著朱怡成,隨後棄朱怡成投到了袁奇手下,在袁奇那邊,袁奇倒也沒虧待周忠良,甚至把他提到文臣第一的地位。
按理說,袁奇對周忠良實在不薄,可誰想到這周忠良見利忘義,居然轉手出賣了袁奇,導致袁奇部在江西大敗,最終造成袁奇兵敗身亡的結果。賣主求榮的周忠良搖身一變,就此成了清廷的地方大員,如今不僅是江西布政使,更被康熙抬進了正白旗並授一等子爵。
這樣一個傢伙,賣主求榮後得了如此高位很是得意風光了一段日子,而當董大山突襲安慶後,周忠良就惶惶不可終日,前些時候明軍向北拿下望江以東,這周忠良更是嚇得不輕,要知道從望江到九江水路僅只有一日,就算陸路最多也就三日可達。如果董大山直接揮師西進的話,周忠良根本不敢保證九江是不是能守的住。
被嚇著了的周忠良急急向清廷求援,清軍方面主要軍力還河南和江西以西,在九江僅只有一鎮人馬。為確保九江防守,清軍只能抽調部分兵力進行協助,同時要求周忠良自己想辦法守住九江,故此,這些日子周忠良可以說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吃不好睡不好,生怕那一天醒來就發現明軍大軍已兵臨城下。
“周忠良這個王八蛋純粹就是自找的,除了他還有如今九江鎮總兵鮑堅等人,如不是這些小人,袁王爺如何會落得如此下場?”黃朝雲咬壓切齒地罵道。
袁奇和朱怡成的恩恩怨怨已隨著袁奇身死已不存在了,說起來朱怡成起兵的家底還是袁奇的老部下,對於袁奇這個人,朱怡成雖然沒太多好感,但卻不得不承認拉開復明起義序幕的袁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
大明軍中,許多老人對於袁奇的感情也很複雜,而且中國人又講究死者為大,如果袁奇還活著話,也許黃朝雲他們這些大明將領並不會把袁奇太當一回事,可如今袁奇已死,更重要的是袁奇的死因是因為周忠良的出賣導致和清軍作戰兵敗而死,這就不是大明將領們能夠承受的了,所以周忠良和鮑堅這種人,在大明將領們眼裡根本就不算是人,賣主求榮,投靠清廷,簡直應該千刀萬剮。
“人在做,天在看,這老天公平的很,總有一日報應會來的。”董大山淡淡地說道,眾人點頭表示贊同。
這時候,朱一貴忍不住問了一句,在接手安慶後,是否可以向江西方向施加壓力,以逼迫清軍。
“一貴兄弟為何如此想?”董大山聽後一愣,緊接著頗有興趣的問道。
朱一貴先遲疑地看了黃朝雲,見黃朝雲微微向他點頭,這才開口說道:“不瞞大帥,其實在來前卑職就一直在琢磨此事,這次朝廷調大帥回京,一來是軍機處離不開大帥,二來廣東拿下後,我大明接下來的目標必然要向其他方向轉移,以皇爺的英明,拿下安慶本就是早早埋下的一步棋。”
“說的倒有點道理,可為何是九江呢?”董大山笑問道。
“原本卑職也不確定,可剛才聽了大帥和黃帥的話,卑職方才明白過來。”朱一貴恭敬地回答道:“卑職原在總參謀部任職,對於中原局勢稍有了解。如今清軍和祝建才、王致清兩部在河南大打出手,三方主力誰都奈何不了誰,形成僵持。至於在四川,陝甘清軍趁王致清出川機會已佔了上風,而在湖北,高進部連戰連捷,拿下岳陽後已朝江夏進軍,使得江西清軍主力向西,力保江夏,以守江西。”
頓了頓,朱一貴繼續說道:“而我軍在大帥指揮下拿下安慶後並無太大舉動,僅僅只是鞏固地方,更重要的是大帥剛才說了,我軍已控制瞭望江以東,九江清軍已如驚弓之鳥,以大帥的本事,如向直接西攻應該不算那事,但大帥並未這麼做,想來是打算給清軍一個錯覺,先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最後再漁翁得利。”
“哈哈哈,既然一貴兄弟如此判斷,那為何又要說向西壓迫清軍呢?這不是自相矛盾麼?”董大山笑著問道。
“非也!”朱一貴說道:“此一時彼一時,戰局千變萬幻,如大帥依舊鎮守安慶,那按兵不動乃是正常,可大帥如今要回京了,那麼依卑職看,這說明機會已經到了,更重要的是因為周忠良此人。”
話音剛落,董大山仰天長笑,他沒想到這朱一貴會看得如此清楚,的確朱一貴沒說錯,而且朱一貴的判斷不僅僅是根據形勢,而且根據人來判斷,同時把兩者加以結合。
“鴨王就是鴨王,名不虛傳!”董大山忍不住讚道,隨後笑著對黃朝雲道:“朝雲賢弟,等我走後,這裡就拜託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