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興奮的錦衣衛指揮使(第2/2頁)
章節報錯
見朱怡成一臉疑惑,張冉也不敢賣關子,當即就彙報了一個情況,他告訴朱怡成剛剛接到北京的訊息,康熙的良妃在不久前死了。
“康麻子死了個妃子?”朱怡成一時間糊塗了,根據他所知,這康熙的妃子可不少,一一算下來手指頭再加腳趾都不夠數的,而且這什麼良妃,聽起來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妃子,一不是貴妃,二不是皇貴妃,更不是皇后。康熙自己都是六十來歲的老人了,他的妃子中除部分算年輕外,其餘的年齡似乎都不小了,這人一老,一不小心死了不是很正常麼?
“皇爺,這良妃可不是普通人,她是之前的八阿哥,如今滿清新太子的生母啊……。”見朱怡成一臉疑惑,張冉連忙解釋了一句。
這句話頓時引起了朱怡成的興趣,如果這良妃是太子生母那就地位不同了,不過老太太年齡大了,生老病死也是常事,難道她的死還有蹊蹺不成?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這張冉也不會興奮成這樣。
果然不出所料,當張冉細細為朱怡成講述良妃之死的前因後果後,朱怡成頓時明白了張冉興奮的緣由。雖說清後宮的事為機密,但良妃被康熙無辜訓斥,隨後一病不起歸天之事還是傳了出去。
錦衣衛在北京的探子可不是吃素的,得知此訊息後第一時間就傳到了張冉這裡,當張冉細細瞭解情況後,他頓時大喜,這才有急急入宮求見的情況發生。
“良妃之死雖是其病重不治而亡,但追究其原因卻同康熙脫不了關係。根據臣屬下所報,由於良妃出身不好,康熙往日一直不喜她,而新太子登位後康熙同樣對其防備異常。此次,康熙故意借題發揮,當著臣子面訓斥良妃,令其閉門思過,導致良妃回宮後積鬱成疾,最終一病不起。如此可見,這滿清皇帝、太子之間已成水火之勢,如能挑起雙方爭鬥,那必然會使清廷大亂,而我朝也能在其中得利……。”
張冉興高采烈地說道,在來宮裡的一路上,張冉心中已琢磨半天了,這件事對於大明來講是件天大的喜事。
根據情報顯示,八阿哥對於其生母感情極深,而且良妃病重之時,八阿哥在其蹋前不休不眠服侍,直到良妃去世。這足以看出八阿哥和生母的之間的母子深情,如此母子,卻因為一件小事,而且是一件本是出自於良妃好意的小事卻被康熙如此對待,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無論從那方面來看,八阿哥對於康熙心中的怨恨是無可置疑的,而且如今八阿哥已是太子,他這個太子之位也已漸穩,再加上清廷朝內外對於太子的支持者甚多,八阿哥這個太子手中的權利並不弱。
如因為此事,康熙和八阿哥之間可以說視同水火,最終鬧將起來的話,無論誰勝誰負,清廷必然元氣大傷。對張冉來講,他甚至巴不得清廷來一場子弒父的事件,到時候清廷大亂,這天下不就能輕易從清廷手中奪回麼?
而這時候,朱怡成同樣在考慮這個問題,張冉說的沒錯,這的確是一個大好機會。如果這事能辦成了,對於清廷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就算暫時沒辦成也沒關係,從目前來看,康熙父子的裂痕已經無法調和,大明只需要想辦法加深這個裂痕即可,一旦時機成熟,無論是康熙還是八阿哥,他們任何一人都可能直接衝對方動手。
只要清廷中樞一亂,甚至自相殘殺,那麼大明就有機可乘。到時候清廷再也控制不了地方,奪回神州的時間也將大大縮短,可以說這是對大明來講是一件百里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想到這,朱怡成不由得露出了笑容,當即表揚了張冉幾句,聽了朱怡成難得誇讚他的話,張冉高興的連骨頭都輕了幾分。
“此事就由錦衣衛全權負責,你親自跟進,力求挑起清廷內部爭鬥。”
“皇爺英明!微臣領旨!”張冉大喜過望,連忙應道。
不過朱怡成還是叮囑了幾句,讓張冉做的不要太過,倒不是他不希望清廷鬧的太厲害,而是擔心過猶不及的道理。這清廷中,無論康熙還是八阿哥都不是傻子,一旦被他們發現其間有人挑唆的話,那麼弄不好會適得其反。
對此,張冉當然明白,他當即向朱怡成保證一定把這事做的穩穩妥妥,定不讓朱怡成失望。